和徐思叔题贫乐图
三间破屋一床书,锦心绣口冰肌肤。
自纫枯叶作袴襦,此君便是长须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间破陋的房屋中满架诗书,诗意盎然的内心与细腻如丝的口才,配上冰清玉洁的皮肤。亲手编织枯叶为衣裤,这个主人就是那位蓄着长长胡须的男仆。
去完善
释义
1. 三间破屋:指非常简陋的住所。
2. 一床书:形容作者家中藏书丰富。
3. 锦心绣口:形容人有才学,能说会道。
4. 冰肌肤:形容人的皮肤洁白如玉,气质高雅。
5. 自纫枯叶作袴襦:意为用枯叶制作衣物。
6. 长须奴:指画家笔下的人物形象。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徐思叔题贫乐图》是南宋诗人杨长孺的一首和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
此时,杨长孺正处于他人生的低潮期。他在宦海浮沉多年,曾历任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职位,却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韩侂胄,被贬为地方官。在任期内,他又因清廉奉公,饱受剥削之苦。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贫困有深刻的体会,也让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
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在内,政治腐败,权臣当道;在外,金兵压境,国家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杨长孺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杨长孺通过对《贫乐图》的描绘,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里,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许多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他希望统治者能够体恤民情,采取措施改善民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