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民输租
两年枉了鬓霜华,照管南人没一些。
七百万钱都不要,脂膏留放小民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代民输租:南宋诗人杨长孺所作的一首诗歌,主题是反映民间疾苦,表达人民对于官吏盘剥的抗议。
2. 枉:白白地。
3. 鬓霜华:形容头发花白,比喻年纪已大。
4. 南人:这里指的是南方地区的人民。
5. 照管:照顾,关心。
6. 七百万钱:表示高额的钱财数目。
7. 脂膏:比喻人民的血汗。
8. 小民:普通百姓。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农民负担的诗歌。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表达了农民的辛劳和政府的无情。诗中的“两年枉了鬓霜华”,描绘出农民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形象,他们的头发已经花白,但仍在田间劳作。而“照管南人没一些”则暗示了政府对农民的照顾几乎没有,他们只能靠自己去承担沉重的赋税。
接下来的两句“七百万钱都不要,脂膏留放小民家”则进一步揭示了农民的困境。即使他们有七百万钱的收入,他们也宁愿放弃,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不得不向政府支付更多的税款。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沉重税收压迫下的无奈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农民的视角,表达了对政府的不公和苛政的不满。诗人通过对农民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警示了统治者要重视民生问题,减轻农民的负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民输租》是南宋诗人杨长孺的一首揭露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民生疾苦的诗篇。这首诗歌作于公元12世纪末,即南宋高宗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外有金兵入侵,内有官僚腐败,民生凋敝。杨长孺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人,目睹了民间的困苦,深感痛心。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对于民间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这首诗中,他以农民的口吻,描绘了农民在沉重赋税压迫下的痛苦生活,表达了百姓对不合理制度的抗议和愤怒。
这一时期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南宋建立后,虽然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等原因,社会矛盾依然尖锐。特别是农业税收问题,一直是困扰民间的重大问题。面对沉重的赋税压力,许多农民不得不卖儿鬻女,甚至破产逃亡。杨长孺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