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菰花
折来趁得未晨光,清露晞风带月凉。
长叶剪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无香。
稀疏略糁瑶台雪,升降常涵翠管浆。
恰恨山中穷到骨,茨菰也遣入诗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折来的花朵趁着晨光还未大亮,露水在风中摇曳带着月夜的清凉。
大片的绿叶犹如剪刀却无法剪断,小花茉莉虽然淡雅却无香气。
稀疏的花瓣好像瑶台的落雪,升降之中却常常孕育着绿色的生机。
遗憾的是山中的贫瘠到了骨子里,连茨菰也被派来填入诗囊。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长孺描绘茨菰花的美丽景象。首联“折来趁得未晨光,清露晞风带月凉”,描绘了作者在清晨时分采摘茨菰花的情景,以及周围环境的清新与宁静。其中,“未晨光”和“清露晞风带月凉”突出了早上的清凉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清幽的基调。
颔联“长叶剪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无香”则是对茨菰花的具体描绘。“长叶剪刀廉不割”描述了茨菰花的叶子形状及韧性,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而“小花茉莉淡无香”则表现了茨菰花的香气淡雅,使读者感受到茨菰花在视觉与嗅觉上的美感。
颈联“稀疏略糁瑶台雪,升降常涵翠管浆”进一步表达了茨菰花的形态特点。其中,“稀疏略糁瑶台雪”将茨菰花的分布比喻为瑶台仙境般的雪花,形象地展现了茨菰花在绿色草地中的点缀之美;而“升降常涵翠管浆”则描写了茨菰花在阳光下缓缓生长的状态,令人感受到其生命的活力。
尾联“恰恨山中穷到骨,茨菰也遣入诗囊”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困境时的感慨,以及对茨菰花执着喜爱的情感。虽然生活困顿,但茨菰花的美依然触发了作者的诗意,使得茨菰花成为他创作的一部分,凸显了诗人对生活坚韧态度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茨菰花,开满汀渚间,予因感兴而有作焉.西湖之佳丽固在诸公所述,而田野间亦复不可废,盖文人往往寄怀于泉石而遗斯民也.于是歌曰:
采采茨菰花,水漫汀渚香.梅花如雪海,难比兹菰芳.
朱栏玉砌连南北,点缀西湖景物光.绿女红男频笑语,参差掩映茨菰处.
这首古诗是明朝诗人杨长孺所创作的《茨菰花》。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中期,大约公元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杨长孺的个人经历丰富,他曾历任南京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对国家的治理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现实关怀和忧患意识。
与此同时,明朝中期的社会政治背景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时期,明朝政府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如科举制度的改革、对外贸易的开放等,这些都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的繁荣,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这些问题在杨长孺的诗歌中都有所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