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不见罘罳阙,于今已十春。
素衣不忍弃,为有洛阳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看到罗网门前的缺刻,至今已经过了十个春天。
白色的衣服不舍得丢弃,因为上面沾满了洛阳的尘土。
去完善
释义
1. 罘罳阙:古代的宫殿门楼。
2. 素衣:白色的衣服,这里指没有染上污点的品质。
3. 洛阳尘:泛指世俗的污浊。洛阳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腐化。
去完善
赏析
《有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世事的沧桑和坚守信仰的情感。首句“不见罘罳阙,于今已十春”,作者以罘罳阙的消失来隐喻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素衣不忍弃,为有洛阳尘”,作者用素衣和洛阳尘来表达自己坚守信仰的决心,即使面对世俗的诱惑,也会坚持自己的信念。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世事的感慨和对信仰的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有感》是南宋诗人晁公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宋朝经历了靖康之耻,国土沦丧,百姓生活困苦。
诗人晁公溯在这个时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他深感国家危机,对朝廷的腐败和不作为感到痛心疾首。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风气较为保守,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文人墨客们多以诗词歌赋抒发情怀,表达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忧虑。因此,《有感》这首诗正是晁公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