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观李素心孙七岁童子草书歌
杜陵九龄书大字,李郎七龄笔阵强。身长未及等身案,负剑却立短凳傍。凝睇双瞳剪秋水,梯几拂拭神扬扬。须臾笔下龙蛇出,折钗倒薤纷旗枪。拳如茧栗不盈握,放笔直欲隳堵墙。力如蓝田射伏虎,饮羽穿石激雷光。势如卫公夜行雨,风鬃雾鬣不可当。书罢安闲妥衫袖,敛手拱揖归辈行。肩随兄弟舒雁立,怀铅画椠森琳琅。荀氏八龙见其四,一龙奋爪先开张。当筵观者皆老苍,捋须奋袂徒惊惶。老夫顿足自激昂,安得抱之贡玉堂。君不见昔年李长沙,天子加膝坐御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杜陵的这位年轻人刚九岁就写大字,而李郎则在七岁时已经擅长书法。他们个子还没长到与书桌齐平的高度,却总是背着剑站在小凳旁边。他们的眼睛犹如秋水般明亮,爬到梯子上擦洗时神情中透露出专注和自信。转眼之间,他们的笔下就龙飞凤舞,作品如同梳子断发、倒置的薤叶般纷繁交错。他们的字虽小但力道十足,下笔处就像要摧毁墙壁一样坚定。他们的功力可以像在蓝田射杀潜伏的猛虎一样强大,仿佛饮羽能穿透石头,激起雷电般的闪光。他们的气势就像在夜晚冒雨前行的卫公一样难以抵挡。写完作品之后,他们从容地整理衣袖,谦虚有礼地向同伴们致敬。他们的肩膀如同大雁般舒展站立,怀揣着铅笔和画板,周边都是珍贵的书画。荀氏八龙中已有四位崭露头角,其中有一位更是昂首向前。面对这样的盛况,席间的观众都是白发苍苍,他们纷纷撸起胡须,挥动着袖子,为之惊叹不已。我情不自禁地跺脚为自己鼓舞,如何才能将这样的才华贡献给朝廷呢?你难道没有看到当年的李长沙吗?他因为天子的器重,甚至被赐坐在御床之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杜陵:即西安附近的长安区杜陵乡,为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
2. 李郎:指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李白。
3. 九龄:指杜甫九岁时曾书大字。
4. 身长未及等身案:此处的“等身案”指的是古人写字用的书桌。
5. 负剑:将剑背在身后。
6. 双瞳剪秋水:形容眼睛明亮如秋天的水。
7. 梯几:登上几案。
8. 拂拭:擦干净。
9. 神扬扬:神采飞扬的样子。
10. 龙蛇:书法中的笔画犹如游动的龙蛇。
11. 折钗倒薤:形容书写字体之美。
12. 拳如茧栗:形容手臂强健有力。
13. 堪为楷模:形容书法规范且富有气势。
14. 疾飞锐劲:形容书法流利而稳健。
15. 力如蓝田射伏虎:意为李郎的草书有如射箭般矫健有力。
16. 饮羽穿石:箭矢穿过石头,形容力量之大。
17. 卫公夜行雨:比喻书法潇洒飘逸。
18. 风鬃雾鬣:马鬃飘扬,马鬣翻腾,形容书法豪放不羁。
19. 安闲妥衫袖:整理衣袖,表示李郎对草书已经熟练掌握。
20. 敛手拱揖:收起双手,行礼告退。
21. 肩随兄弟:与兄弟们并肩而立。
22. 怀铅画椠:携带纸墨文具。
23. 森琳琅:排列整齐,琳琅满目。
24. 荀氏八龙:汉代荀淑有八个儿子都很有才能。
25. 老苍:形容老人头发花白。
26. 捋须奋袂:摩挲胡须,抖动袖子,形容激动的心情。
27. 御床:皇帝所坐的床。
28. 天子加膝:形容皇帝对臣子的宠幸。
29. 李长沙:唐朝的衡州刺史李潭,因善书法而被誉为“李长沙”。

去完善
赏析
《席间观李素心孙七岁童子草书歌》描述了李素心的孙子年仅七岁便展露出非凡的书法才能。诗中以杜甫和李白的故事作为铺垫,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这位少年的才情和胆识。在展示少年草书的同时,诗人感叹不已,寄希望于有朝一日能见到他在殿堂之上施展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席间观李素心孙七岁童子草书歌》创作于明末清初,由著名文人钱谦益所著。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明清交替的战争使得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个时期,书法艺术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反而有所繁荣,尤其是草书的流行程度越来越高。
钱谦益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在政治生涯上颇为波折。他曾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但也因此受到政敌的排挤。在明清交替之际,他一度投降清朝,但后来又投身抗清事业,最终因被捕入狱而死。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对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他的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天才少年的赞美。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