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择之韵

标题包含
和择之韵
山中好景年年在,人事多端日日新。 不向青山生恋著,祇缘身世总非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栻(1133年-1203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张栻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中的美景依然每年都在那里,但人世间的事态却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我们不应当过分留恋青山,只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就充满了虚假。
去完善
释义
《和择之韵》是一首宋诗,作者是张栻。以下是注释: 1. 山中好景年年在:“山中”指的是远离世俗纷扰的隐居之地,表达诗人向往山林生活的心境;“好景年年在”描述了山中的美好景色四季常在。 2. 人事多端日日新:“人事”指人世间的各种事情;“多端”表示种类繁多;“日日新”形容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和挑战。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3. 不向青山生恋著:意为不要过分留恋青山,隐含诗人提醒人们要豁达看待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无奈。 4. 祇缘身世总非真:“祇缘”是因为的意思;“身世总非真”表示人生有许多虚幻、难以捉摸的地方,要善于适应现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择之韵》是南宋诗人张栻的作品。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湖南衡阳人。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 诗中首句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年年都在,这里的“好景”既指自然风光,也寓含着人生的美好时光。次句则感慨人事纷扰不断,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第三句诗人说,自己不向青山产生眷恋之情,是因为他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并非永恒。最后一句“祇缘身世总非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相的认识,即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唯有认识并超越这种虚幻,才能实现心灵的自由。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择之韵》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栻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这一年,张栻已经71岁,历经宦海沉浮,饱受人生沧桑。在此之前,他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权臣韩侂胄的排挤,被罢黜回乡。在人生的晚年时期,他虽然远离庙堂,但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 在这一时期,宋朝的国势日趋衰微,外患内忧不断。金兵南侵,疆土丧失;朝政腐败,权臣当道。然而,民间却有许多志士仁人,他们忧国忧民,矢志不渝地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张栻就是这些人的代表之一。 这首《和择之韵》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他在诗中写道:“独倚栏杆思往事,青楼笑语隔江来。”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昔日繁华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他又以“世间何事非虚诞,眼底无情亦故常”这两句,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情冷暖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