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德修仙岩韵

标题包含
次德修仙岩韵
我家仙岩人迹稀,客从何来此何时。 岷山之阳适海峤,万里欲写心精微。 瀑泉自雨一丘壑,有龙蛰不随群飞。 病樵弛檐渴猿喜,虽未作霖良已奇。 吾闻岷山天与齐,仰止不见如调饥。 君登绝顶小天下,此纵有山安足嬉。 翩然肯过非所期,此道辽阔车谁脂。 愿言税驾毋遄归,为我更赋崧高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家住在这仙岩附近,人烟稀少,不知你从何处赶来何时到达? 岷山的南面直通大海,我想用这万里江山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感受。 瀑布如春雨滋润着这一片土地,如同有一条蛰伏的龙在守护着这片山水。 山间的病柴和口渴的猿猴得到了滋润,虽然不能呼风唤雨但已经足以让人称奇了。 我听说岷山与天齐平,但是抬头望去却看不到它的顶峰,就像肚子饿了却无法得到食物一样难受。 当你登上山顶俯瞰世界时,其他山脉在你的眼中都变得不值一提。 你的到访并非我所期望,但这漫长的道路该由谁来铺就呢? 我希望你能在此多停留一些时日,再为我吟诵一首关于嵩山的诗篇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德修仙岩:指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区的“德修山”,该山是道教的圣地之一,历史悠久,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人迹稀:形容该地区的人烟稀少。 3. 岷山之阳:岷山,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这里是指位于岷山山脉的南方地区。阳,古代指山的南面。 4. 适海峤:适,去往;海峤,海边的山岭。这句话意思是前往大海边的山岭。 5. 精微:精细微妙,这里是形容内心情感细腻。 6. 瀑泉自雨一丘壑:意思是瀑布如同自然降雨一样滋润着这片山水。 7. 病樵弛檐渴猿喜:病樵,生病的樵夫;弛檐,放宽限制;渴猿喜,比喻旱情得到缓解。这句诗句描绘了自然环境得到改善的景象。 8. 虽未作霖良已奇:虽然还没有下雨,但环境已经变得如此美好,实在让人惊叹。 9. 仰止不见如调饥:仰止,仰望并敬仰;调饥,借指极度渴望。这句表示对崇高境界的敬仰与向往。 10. 小天下:俯瞰世界,有目空一切的感觉。 11. 安足嬉:安,怎么;足,值得;嬉,嬉戏。这句话表示即使有这样的美景也不值得过分流连。 12. 翩然肯过非所期:翩翩起舞,形容轻松自在的姿态。这句表达出诗人对于这样轻松愉快之旅的意外之情。 13. 车谁脂:车,指车子;谁脂,脂水,指润滑油脂。这句话意指路途遥远,需要车辆行驶,然而却找不到足够的润滑油脂。 14. 愿言税驾毋遄归:愿,希望;言,说话;税驾,停车休息;毋,不要;遄,迅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对方在欣赏完美景之后能停留片刻,而不是匆匆离去。 15. 更赋崧高诗:更赋,再赋一首;崧高,指嵩山之高,这里代指赞美祖国河山的诗篇。
去完善
赏析
《次德修仙岩韵》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岩的美景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我家仙岩人迹稀,客从何来此何时”,点明诗人所在之地为仙岩,一个幽静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时,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下文,为读者留下一个悬念:这位“客”是谁,他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 颔联“岷山之阳适海峤,万里欲写心精微”,描述了客人来自遥远的地方,可能是四川的岷山,也可能是大海的岛屿。在这里,作者用“万里”来形容距离之远,表达出诗人与客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心精微”也反映出诗人在面对美景时内心的细腻情感。 颈联“瀑泉自雨一丘壑,有龙蛰不随群飞”,通过对瀑布、泉水、丘陵、沟壑等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仙岩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诗人以“龙”为喻,表现出自己虽然隐逸江湖,但仍有一颗壮志凌云的心。 尾联“翩翩肯过非所期,此道辽阔车谁脂”,诗人表达了对客人来访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两句“愿言税驾毋遄归,为我更赋崧高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客人能够多留一段时间,共同欣赏这美好的山水风光,并再次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德修仙岩韵》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这首诗歌颂了修仙者的心境和执着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神仙世界的渴望。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金国虎视眈眈,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民生疾苦严重。陈傅良作为一位儒家士人,他以“道”为最高理想,期望以自身的品德、学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现实却让他深感失望,内心感到无比的痛苦。在此背景下,他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超凡入圣的期盼和对红尘俗世的超脱之情。 在诗中,陈傅良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画面,暗示了修仙者的清高脱俗。他认为修仙者能摆脱世俗纷扰,达到心灵的宁静,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这与当时南宋社会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