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父与予同在别试所聊戏之奉简
近时文章衰,浅陋亦可怜。
走趋王公门,书记争翩翩。
开读令人慙,语吃意莫宣。
今晨忽惊喜,赠我手一编。
笔端吐虹霓,直上欲干天。
樊南甲乙中,乃有猗那篇。
如听正始音,复回元祐年。
借问安能尔,气刚得其全。
用为良有司,吾实无间然。
要知取士公,考阅外已传。
何由置汉朝,直柄遂当权。
伏阁日论事,不减阳城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期文章质量下降,浅显粗俗令人同情。
才子们争相奔走权贵之门,表现却令人汗颜。
阅读这些作品让人自愧不如,他们说话结巴,表达不清。
今天早晨突然收到了一份惊喜,有人送给我一本佳作。
笔尖如同吞吐着彩虹和霓虹,文字直通云霄。
竟然在樊南甲乙之中,找到了这么优秀的篇章。
仿佛听到了正始之音,又回到了元祐年代。
想要知道如何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必须有强大的意志和完整的精神世界。
将这些作品交给有关部门审查,我是绝对没有意见的。
要知道选拔人才的公正,考察其才华与品行缺一不可。
如何让这样的人执掌朝政,把握大权。
他们在议事时,丝毫不逊色于古代的贤人。
去完善
释义
1. 近时:现代的意思,这首诗是宋朝的,诗人用这个词语来指代他所在的时代。
2. 王公门:指显贵们的地方。
3. 樊南甲乙中:樊南指的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集,甲乙中表示诗篇的前后顺序。
4. 元祐年:这是北宋哲宗年号(1086-1094)。
5. 正始音: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6. 良有司:是古代官员评价好的标准之一。
7. 安阳贤: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去完善
赏析
《杨承父与予同在别试所聊戏之奉简》是南宋诗人晁公溯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主要通过对杨承父的文章赞誉,以及对当时的文人墨客的讽刺,表达作者对文学的见解和追求。
诗歌开头,作者提到近期文章质量普遍下降,文人们争相追逐名利,使得作品变得肤浅粗陋。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早晨阅读到杨承父的作品时的惊喜之情,赞美了杨承父文笔出众,犹如笔下生出彩虹,直冲云霄。作者还将其作品与樊南乙中之中的佳作相提并论,认为杨承父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当时的大部分文人。
随后,作者进一步表达了对杨承父作品的欣赏,认为其作品具有正始之音的韵味,仿佛回到了元祐时期(1086-1094年,北宋哲宗时期)的文化繁荣时代。作者好奇地询问杨承父如何能达到如此境界,是否因为其刚正不阿的品质使他在文学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诗的最后,作者表示杨承父作为一位公正的官员,他的选拔人才的标准无疑是公正无私的,希望他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渴望。通过对杨承父作品的赞美,作者讽刺了当时那些追求名利、缺乏真才实学的文人墨客,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品质的坚守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杨承父与予同在别试所聊戏之奉简》,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颂了友情和文人之间的雅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这个时期是儒家文化非常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吟诗作对、结交良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曾与杨承父一起在别试所进行考试,这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两人在考试之余,一起切磋学问、交流心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他们日后共同回忆的美好时光。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他们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们希望再次相聚的愿望,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