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迩英阁侍读筵作

标题包含
迩英阁侍读筵作
二阁从容访古今,诸儒葵藿但倾心。 君臣相对疑宾客,谁识昭陵用意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第二座楼阁里安静地探寻古今的知识,众多学者们都对你倾心不已。 君主和臣子之间亲密无间,彼此平等相待如同朋友,很少有人能了解太宗皇帝的良苦用心。
去完善
释义
二阁:这里指左右两阁,即迩英阁和延康阁,是宋代皇帝召见大臣和侍读的地方。 古今:泛指古往今来的各种事情或事物。 诸儒:众位学者。 葵藿:形容忠诚热烈,这里是比喻对皇帝的忠诚。 昭陵:北宋皇陵之一,这里代指宋朝皇帝。 用意深:用意深远,意思是指皇帝所提出的问题深奥且富有哲理,难以捉摸其真正意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曾肇在迩英阁侍读筵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朝廷重臣在迩英阁探讨古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敬仰之情。诗人以“二阁从容访古今”开篇,点明了主题,表现出一种庄重、沉稳的氛围。接着,诗人以“诸儒葵藿但倾心”来形容众学者对朝廷的忠诚和敬仰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与赞誉。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君主与臣子之间关系的思考。“君臣相对疑宾客”描述了一种融洽和谐的君臣关系,诗人认为在这样的氛围下,君主与臣子的角色并不明显,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对相互尊重的朋友。这样的画面,让人想起唐代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虽然诗人并没有明确提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但通过这一句,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对昭陵(唐太宗的陵墓)的深切怀念。最后,诗人以“谁识昭陵用意深”作为结尾,留下了一个疑问,引发读者对昭陵乃至整个唐朝历史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颂了朝廷的庄重与和谐,同时也揭示了诗人的深沉历史观。在悠扬的诗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崇敬以及对现实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诗人在迩英阁陪皇帝读书时,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迩英阁侍读筵作》。 此时的曾肇,正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刚刚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在此之前,他曾游历全国各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这使他对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充满了忧虑。 在北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如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等,导致了农民起义、外患不断等问题。曾肇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这些现象深感痛心。在迩英阁陪皇帝读书时,他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到了社会的弊端,并以诗词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