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隔凡石

标题包含
隔凡石
见说仙凡事不同,道旁先问石屏风。 十洲三岛不须去,绛阙瑶台在此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善括(1078年-1135年),字无咎,号乐庵,南宋词人。他是南宋初期的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赵善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赵令詪是北宋末年的进士。赵善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隔凡石》:赵善括所作的诗词。诗人借“隔凡石”这个典故表达了希望超越尘世、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 1. 见说仙凡事不同:"见说"表示听说的意思;"仙凡"指神仙与凡人之间的生活差异;"事不同"指二者生活处境的截然不同。这句的意思是,据说神仙与凡人的生活状态有着很大的不同。 2. 道旁先问石屏风:"道旁"表示路边;"石屏风"指的是具有分隔作用的石头建筑。这句的意思是在路边就看到了那奇特的石屏风。 3. 十洲三岛不须去:"十洲三岛"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分别位于蓬莱、方丈、瀛洲三个岛屿上。这句的意思是不用去寻找那神秘的仙境了。 4. 绛阙瑶台在此中:"绛阙"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形状如红色楼阁;"瑶台"也是神话传说中神仙的居所,由玉石构建。这句的意思是神仙的住处就在眼前。
去完善
赏析
赵善括的《隔凡石》这首诗将仙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语言清新优美。诗人通过“见说”一词引入仙境的主题,表明自己已经听到了关于仙境的美好传说。接下来,他用“道旁先问石屏风”一句形象地描述了通往仙境的道路和仙境的神秘之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仙境的美好向往,认为十洲三岛的美景就在眼前,而不必远行去寻找。绛阙瑶台是诗人对仙境的幻想,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隔凡石》是南宋诗人赵善括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140年至120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民生问题依然严重。 赵善括(约1155-1200年),字无咎,号介翁,江西鄱阳人。他是南宋时期的文人、学者和官员。赵善括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他的父亲赵汝愚曾是南宋的宰相,但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而被贬谪至福建。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赵善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问题突出。赵善括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以“隔凡石”为喻,表达了人们渴望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解脱的愿望。这种愿望既是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他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