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
饥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
彤弓金镞当者谁,鸣鞭飞控流星驰。
居然画中见真态,若务除恶不顾私。
时和年丰五兵已,白额未诛壮士耻。
分铢远迩悬彀中,不中不发思全功。
舍矢如破石可裂,应弦尽敌山为空。
杀气满堂观者骇,飒若崖谷生长风。
精微入神在毫末,作缋造物可同功。
方叔秉钺受命新,丹青起予气益振。
底绥静难巧可拟,嗟叹不足声成文。
他时代天育万物,亦以此道安斯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饿虎咆哮立路边,万人惊慌百兽恼。
弓箭手持是谁?挥鞭疾行如流星。
仿佛画中呈现真实场景,要消灭敌人,不顾个人私利。
时节平和年景丰收,白发恶人不除,壮士引以为耻。
瞄准远处如挂弓,射不中绝不罢休。
箭如碎石击破,立刻应弦而倒,如同山为之一空。
满屋都是杀气,旁观的人心有余悸,犹如山谷吹起狂风。
精细入微,与画作中的描绘可以媲美。
大将端坐,绘画使我精神振奋。
战胜困难巧妙如同布置画图,但赞叹还不够表达心意。
未来的人们应当理解这幅画的真谛,靠这种智慧使人民安宁。
去完善
释义
1. 呀呀:形容老虎咆哮的声音。
2. 当者谁:箭靶上的人形目标,这里用来指代被射中的老虎。
3. 鸣鞭飞控流星驰:描述射手驾驶马匹快速接近目标的过程。
4. 若务除恶不顾私:形容射手只关注射中目标,不关心其他私人事务。
5. 五兵:古代的五种兵器,这里泛指武器。
6. 白额未诛壮士耻:以晋国勇士周处射杀白额虎的典故,表示壮士有勇气但没有机会施展。
7. 分铢远迩悬彀中:形容射手瞄准目标的细致过程。
8. 不中不发思全功:射不中就不发,体现了射手力求完美的心态。
9. 舍矢如破石可裂:形容箭矢射出时的强大力量。
10. 应弦尽敌山为空:形容射手箭术高超,敌人闻风丧胆。
11. 飒若崖谷生长风:形容射虎时周围气氛紧张肃杀。
12. 精微入神在毫末:形容画家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3. 作缋造物可同功:赞美画家与天地造化具有同样的神奇创造力。
14. 方叔秉钺受命新:以周宣王时期的名将方叔为例,赞美李尚书的军事才能。
15. 丹青起予气益振:赞美李尚书凭借画作激起自己的豪情壮志。
16. 底绥静难巧可拟:赞美李尚书的智慧可以巧妙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17. 嗟叹不足声成文:表示对李尚书的赞美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
18. 他时代天育万物:表示在未来的岁月里,国家会像养育万物那样善待人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逼真的射虎图,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善战的赞赏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从诗中对射虎场景的描绘,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对武艺的重视以及壮士们的英勇形象。同时,诗人也对画家的技艺表示了极高的赞誉,认为画家将精神赋予画中世界,使其栩栩如生。整首诗情感激昂,充满了战斗豪情,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强盛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是唐代诗人独孤及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这一时期,独孤及正处于中年,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在地方任职,后因触犯权贵被贬谪。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在唐朝天宝年间,社会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以诗歌、绘画等形式表现他们的才情和理想。独孤及的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他以李尚书画的射虎图为题,通过对画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善战的赞美和对社会秩序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