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
古树欹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树枝桠倾斜着靠近古老的马路,枝条上并未开花却生长着绿草。过往的行人没有注意到这棵树,而树已历见过多少位过客老去。
去完善
释义
"古树" 指的是年老的树木。
"欹斜" 是倾斜的意思。
"临" 有靠近的意思。
"古道" 指的是古代的通行道路。
"枝不生花" 是指树枝上没有花朵。
"腹生草" 是指树干上有杂草生长。
"行人" 指路上的行人。
"见" 看见的意思。
"树少时" 指树木年轻的时候。
"几番" 指多次。
"老" 衰老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古树》这首古诗描绘了一棵古树枝繁叶茂但不开花的景象,以及岁月沧桑中人与树的轮回变化。诗中表达出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古树欹斜临古道”描绘了古老树木的苍桑姿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重。第二句“枝不生花腹生草”则是通过树木的特写展现其古朴与生命力。而三四句则将人和树的关系融入其中,“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进一步诠释了生命的轮回与人世的变迁,使诗歌韵味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凝的《古树》是中国古代的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创作于晚唐时期。
在创作此诗时,徐凝作为一位受到朝廷重视的文人,政治地位颇高,生活较为富裕。然而,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朝廷的腐败使得这位文人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时代背景下,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发,民生疾苦。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严重,使得朝政日益败坏。在这样的环境下,徐凝的作品虽然仍旧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