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洪丞和来再次韵 其二

标题包含
洪丞和来再次韵 其二
世事无由到竹窗,只余心赏独难降。 雨余翡翠山连七,春涨玻璃溪自双。 万壑不须看越峤,千寻端可配吴江。 抠衣便欲同清景,安得黄封列万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世事无常来到竹窗前,只有内心欣赏难以抑制。 雨后翡翠般群山相连,春日里的溪水如玻璃般清澈。 无数山谷无需去越岭观看,千寻美景可与吴江媲美。 整理衣襟就欲共享这清幽景色,希望美酒相伴度过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竹窗":此处指的是作者独居处的窗户,表达了与世隔绝的意境。 2. "心赏":指内心欣赏之情。"降":降低。此句意为心中对美景的热爱难以降低。 3. "雨余":雨后。"翡翠山":形容山峦翠绿如翡翠。"七":指第七座山。此句描绘了雨后山水的美景。 4. "春涨":春天的水涨。"玻璃溪":形容溪水清澈透明。"自双":自然地汇合成双。此句描绘了春天溪水上涨的情景。 5. "万壑":众多山谷。"越峤":古代越国境内的山岭。此句意味着不需要越国远足便能欣赏美景。 6. "千寻":极言其高。"吴江":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一处湖泊。此句认为眼前的美景可与吴江相媲美。 7. "抠衣":整理衣服。"清景":清新的景色。此句表示想要整理好衣物去欣赏美景。 8. "黄封":古代黄色封套的酒。"列万缸":形容大量美酒。此句表达对饮酒作乐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邓肃的这首《洪丞和来再次韵 其二》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自然的向往与期待。诗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时,将心灵寄托在翠竹、溪流、青山等自然景观上,以求心灵的平静。诗人用“雨余翡翠山连七”来形容雨后山水相连的美景,以“春涨玻璃溪自双”描绘春天溪水上涨的美景。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得诗人忘却了眼前的烦恼,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世界。同时,诗人又以“万壑不须看越峤,千寻端可配吴江”表达了对于壮美江河的喜爱与赞美,展现了其宽广的胸怀。而尾联则表达出诗人渴望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透露出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洪丞和来再次韵 其二》是南宋著名诗人邓肃的作品。邓肃(1098-1162),字志宏,号栟榈,福建邵武人。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歌、散文,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主张抗金北伐。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详。这一时期正值金国南侵,宋室南渡,江南地区成为南宋的政权中心。 人生际遇:邓肃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年代。他在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后任郡县官吏,因关心民生、秉公执法而受到百姓爱戴。后来,金兵南下,邓肃毅然投笔从戎,投身抗金事业。在此过程中,他与洪丞结为好友,共同抵抗金兵侵略。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金国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南侵。为了抵抗金兵侵略,南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义兵、加强军事训练等。然而,由于南宋统治者腐朽无能,抗金事业屡遭挫折。在这种背景下,邓肃写下了这首充满爱国情操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