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晚

标题包含
春晚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20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范成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查看更多
丹丹_5833F772
去完善

译文
荒废的花园显得凄凉,我懒得跟随那些四处飞舞的燕子与莺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在窗户旁慵懒地睡着大觉,而酒桌前的花儿已逐渐凋零,不再适合入诗。我已经老态龙钟,两鬓苍苍,何不回我那满是柳丝的小舟,在春天涨水的东篱之下,独自垂钓呢?
丹丹_5833F772
去完善
释义
《春晚》:这是一首描述春天的晚景的诗词。 范成大:南宋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 1. 荒园萧瑟:形容荒废的花园,充满萧瑟的景象。 2. 舞燕啼莺:指春天的燕子、黄莺在花园中飞舞、啼叫。 3. 各自私:各自寻找自己喜欢的事物。 4. 窗下日长:窗户下的阳光漫长,表示白天时间很长。 5. 尊前:指酒席上。 6. 花老:指花朵凋谢。 7. 不供诗:无法成为诗人创作的素材。 8. 吾衰久矣:指自己的衰老。 9. 双蓬鬓:形容头发稀疏、发白。 10. 归去来兮:表示自己将要离去。 11. 一钓丝:一根钓鱼用的绳子,形容闲适的生活状态。 12. 想见:可以想象。 13. 篱东春涨动:篱笆东边春天水涨动的景象。 14. 无伴:没有伙伴。 15. 柳丝垂:柳枝低垂,形容柳树的状态。
丹丹_5833F772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春晚》描绘了暮春时节的闲适与宁静。首联通过荒园、舞燕和啼莺的形象,表现出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颔联通过“窗下日长”和“尊前花老”的对比,展现出时光荏苒,青春不再的感慨。颈联则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衰老与孤独,以及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尾联以想象春天的回归为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丹丹_5833F772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范成大的《春晚》是一首描绘春天美好景色的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86年前后。这个时期,范成大经历了从政坛上的高峰到低谷的转变。他曾任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要职,但由于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被排挤离京,出任福建、江西等地的地方官。这一人生经历使他对春天的美丽景色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南宋时期,国家内外交困,金兵压境,百姓疾苦。范成大虽然身处高位,但他关心民生,曾多次上疏直言时政,主张抗金,减轻赋税,赈济灾民。因此,他的诗作往往寓含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关怀。 在这样的背景下,范成大创作了《春晚》这首古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他在面对人生起伏时,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
丹丹_5833F772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