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簿祠
绿柳红桥短簿祠,为瞻遗像献空卮。桓公毕竟非英物,喜怒由人不自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色的柳树和红色的小桥构成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我们在这里向一位古人献上我们的敬意。然而,这位名叫桓公的人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的喜怒哀乐完全取决于周围的人,自己却无法察觉到这一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红簿祠:又称红布祠,古代祭祀的祠堂。
2. 绿柳红桥:指绿色柳树下的红色桥梁。
3. 短簿祠:指欧阳修的纪念馆。
4. 瞻:观看。
5. 遗像:已故者的画像或雕像。
6. 空卮:无酒的杯子,此处意为空手朝拜。
7. 桓公:即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以贤明著称。
8. 英物:杰出的人物。
9. 喜怒由人:形容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红簿祠的景色和诗人对桓公的非同寻常的敬仰之情。首句“绿柳红桥短簿祠”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红簿祠周边美丽的自然景象,绿柳红桥,颜色鲜明,生机勃勃。第二句“为瞻遗像献空卮”表达了诗人对桓公的崇敬之心,尽管杯中空空如也,依然愿意向他的遗像献上敬意。第三句“桓公毕竟非英物”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认为桓公并非真正的英雄人物,他的喜怒哀乐往往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不自知。这也反映出诗人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簿祠》是明朝诗人傅霖的一首描绘人生百态的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中期,此时正值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傅霖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民生疾苦,因此他的诗歌大多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和官僚的贪腐无能。
傅霖本人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正直无私,屡屡遭到排挤陷害。在官场失意之后,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通过诗歌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强烈批判。
《红簿祠》正是这样一首具有深刻寓意的诗。通过描绘红簿祠的景象,傅霖表达了对那些为民请命、清廉自守的官员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那些贪婪腐败的官员进行了无情的讽刺。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为了反映民间疾苦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