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白马寺

标题包含
宿白马寺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是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风豪放雄浑,意境开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张继的作品中最知名的是《枫桥夜泊》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查看更多
Rinoacai
去完善

译文
白马驮经的故事已成为过往,但断碑和破败的古刹仍然留有遗迹。在这座寂静的茅屋里,秋风瑟瑟,一场夜雨让人心绪激荡不已。
Rinoacai
去完善
释义
1. 白马驮经:源自东汉明帝派遣使者往西域求法的故事。使者携回白马,带回经典,所以“白马驮经”成为了佛教传入中国的象征。这里已经演变成寺庙的代称。 2. 空:指白马寺已无往昔的繁华景象。 3. 断碑残刹:断碑指的是断裂的石碑;刹指的是佛教寺庙,在这里泛指古物遗址。 4. 萧萧茅屋:形容秋天的寂静与荒凉。 5. 秋雨声:秋天的雨声常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6. 羁思浓:有家难归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Rinoacai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宿白马寺》描绘了诗人在白马寺的所见所闻,通过讲述古寺的遗迹和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境遇的感慨。“白马驮经事已空”一句,借白马驮经的传说,暗示佛教文化的兴衰;“断碑残刹见遗踪”则通过对古迹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而“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心境,借秋风、夜雨等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深沉的乡愁与人生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Rinoacai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白马寺》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安史之乱(755年-763年)之后,这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唐朝的繁荣逐渐走向衰落。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继的生活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入仕为官,但因战乱而离任,漂泊不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来到洛阳的白马寺借宿。这座寺庙始建于东汉时期,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被誉为“祖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时,时代背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力大减,民众生活困苦。而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在乱世中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信仰。因此,张继在白马寺借宿时,感受到了历史悠久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体验到了战乱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综上所述,《宿白马寺》这首诗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张继在人生低谷时的感悟,以及他对战乱时代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Rinoacai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