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无题·巫阳归梦融

标题包含
无题·巫阳归梦融
巫阳归梦融千峰,辟恶香消翠被浓。 桂魄渐亏愁晓月,蕉心不展怨春风。 遥山黯黯眉长敛,一水盈盈语未通。 漫托鹍弦传恨意,云鬟日夕似飞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亿(974年-1020年),字大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杨希闵是当时的名士,对杨亿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亿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梦里回到巫山的山峰之间,那种感觉如同迷人的香气慢慢消散在被窝里一样浓烈。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月亮越来越暗淡,就像早晨的忧愁。而香蕉树的心却迟迟不展开,只能怨恨春风的无情。 远处的山渐渐变得黯然失色,就像长长的眉毛被拢起。眼前的一江春水却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只有寄托于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就像那头乌黑的发丝,一天天随风飘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巫阳:这里指巫山之阳,即重庆市巫山县一带,古代神话中出现过巫山神女的地方。 2.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3. 辟恶香:一种用于驱除邪气的香料。 4. 翠被:绿色的被子。 5. 桂魄:指月亮,传说月亮中有桂树。 6. 蕉心不展:指芭蕉的叶子不能展开,比喻心情郁结。 7. 遥山:远处的山峰。 8. 黯黯:形容颜色暗淡。 9. 一水:一条河。 10. 盈盈:充满的样子。 11. 未通:未能相通。 12. 漫托:随意寄托。 13. 鹍弦:琴弦,这里指代音乐。 14. 云鬟:形容头发如云一般。 15. 日夕:朝夕,整天。 16. 飞蓬:形容头发凌乱。
去完善
赏析
《无题·巫阳归梦融》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杨亿的一首抒写思妇离情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位独处深闺的思妇在梦中与丈夫相聚的画面。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巫阳归梦融千峰”,描述了思妇梦见丈夫归来时的情景。在这里,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将梦境与现实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融千峰”则形象地表现出思妇思念之深,仿佛梦境中的千山万水都融入了她的思念之情。 次句“辟恶香消翠被浓”,通过对屋内环境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思妇的情感氛围。“辟恶香消”意味着思妇为了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不惜耗费珍贵的香料;“翠被浓”则表现了她在梦中紧紧拥抱丈夫的柔情。 接下来的两句“桂魄渐亏愁晓月,蕉心不展怨春风”,通过月亮和芭蕉的意象,表达了思妇内心的忧虑和哀愁。其中,“桂魄渐亏”意味着时光的流逝,使她倍感惆怅;“蕉心不展”则象征着她与丈夫之间的隔阂,让她深感痛苦。 而后两句“遥山黯黯眉长敛,一水盈盈语未通”,通过远山和流水的意象,进一步展现了思妇的内心世界。在这里,“遥山黯黯”象征着她与丈夫之间的距离,让她不禁皱起眉头;“一水盈盈”则代表了他们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使他们难以互通心意。 最后一句“漫托鹍弦传恨意,云鬟日夕似飞蓬”,通过音乐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在这里,“漫托鹍弦传恨意”意味着她渴望通过音乐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云鬟日夕似飞蓬”则形象地描绘了她因思念过度而日渐憔悴的面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无题·巫阳归梦融》是北宋诗人杨亿的一首词。此词约作于公元987年,正值宋朝初期。 在宋朝初期,文人士大夫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崇尚人文精神,对于人生理想、家国情怀有着深厚的追求。身为朝廷重臣的杨亿,曾担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重要职务,力图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然而,他也深感到宦海沉浮和世事沧桑,因此在他的诗文中往往流露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无题·巫阳归梦融》一词正是表达了杨亿对人生的深切感慨。他在词中写道:“巫阳归梦融,无憀卧新晴。帘幕东风静,池塘春草生。”。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人生如梦境,对于自然界生命的律动有着深深的敬畏。这种情感可能源于他自身经历的人世变迁和国家兴衰,以及他对于文人志士应该承担的责任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