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后植竹
稳袖三年手,新锄十丈园。
傍山移早筀,扫径斸孤根。
琐碎梢头影,凄凉竹外村。
可人风月地,头角见龙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精心守护三年的袖子下,有全新的十丈菜园。
依傍着山势移植早竹笋,清理小路旁挖出孤独的竹根。
竹叶间透出斑驳的树影,村落旁的竹林显得格外孤独。
在宜人的风花雪月之地,渐渐露出了新笋尖。
去完善
释义
1. "稳袖":指保持衣袖干净无尘的庄重姿态,这里借指作者自己。
2. "三年手":指作者在从事写作(或教育)这个职业已经有三年的时间。
3. "新锄":指新买的锄头,这里是新开始的意思。
4. "十丈园":指广阔的土地或种植的地方。
5. "傍山":意为沿着山脚,这里形容竹子生长的地方。
6. "移早筀":指移植早筀竹这种竹子。
7. "扫径":清扫小径。
8. "斸":砍削、掘取,这里指挖掘竹笋。
9. "孤独根":孤独生长的竹子根部。
10. "琐碎梢头影":指竹子的枝影杂乱的样子。
11. "凄凉竹外村":指竹林外的村庄显得凄凉冷清。
12. "可人风月地":指迷人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13. "头角":竹竿的顶端部分。
14. "龙孙":指竹笋,这里寓意新生和发展。
去完善
赏析
《屋后植竹》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一首描绘竹子的五言诗。诗人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示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及其周围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竹子、自然及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先,“稳袖三年手,新锄十丈园”,描述了作者亲手在屋后的空地上种植竹子,经过三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绿竹丛生的景象。这里通过“稳袖”和“新锄”两个动作,表现出作者对植树养竹的执着与热情。
接下来,“傍山移早筀,扫径斸孤根”,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姿态。竹子的根部沿着山体不断延伸,把根部从土壤里掘出来,枝条笔直向上,展示出竹子的坚韧生命力。
之后,“琐碎梢头影,凄凉竹外村”,表达了作者对竹子周围景色的感慨。随着太阳的照射和风吹拂,竹子的影子显得零碎而婆娑,映射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与此同时,作者还观察到远处村庄的情景,更增添了诗意空间的层次感。
最后,“可人风月地,头角见龙孙”,则是抒发对美好环境的赞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作者把这片竹林看作是一个适合休憩的地方,期待竹子茁壮成长,长出新的竹笋,象征着家族繁衍不息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屋后植竹》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宋朝的衰落期,政治腐败、外患不断,导致民不聊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袁说友的人生际遇也颇受影响。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学习诗词歌赋,后因战乱而流寓他乡,生活颠沛流离。尽管如此,袁说友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致力于诗词创作,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胸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在这首诗中,袁说友描绘了屋后竹林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中,而是通过“寂寞此君孤”这一句,表达出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这种情感源于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