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蜀阜 其二
竹迳阴阴曲透墙,岩花相倚弄秋光。
颓簷坏砌无人到,不废西风满院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林小路弯曲穿墙而过,相映成趣的是岩石上花簇依偎共舞秋日阳光。破旧的屋檐和墙体已经少有人来探访,但不妨碍整个庭院充盈着秋日的西风与花香。
去完善
释义
1. 蜀阜:四川境内的名山或山丘。
2. 钱时:南宋著名文人,一生好游山水。
3. 竹迳:竹林中的小路。
4. 阴阴:幽深阴暗的样子。
5. 曲透墙:曲折穿过围墙。
6. 岩花:生长在山岩上的花朵。
7. 相倚:互相依靠。
8. 弄秋光:沐浴在秋天的阳光下。
9. 颓簷:破败的屋檐。
10. 坏砌:损坏的台阶。
11. 不废:不衰减。
12. 西风:秋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蜀阜所见所感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于生机的画面。首句“竹迳阴阴曲透墙”,通过曲折的竹林小径和阴阴的氛围,表现出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接着,“岩花相倚弄秋光”则描绘了山岩上的花朵在阳光下争艳的画面,这句诗既展示了秋天的美好,也传达了生命力的旺盛。
然而,诗人并未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上,而是进一步揭示了深层的思考:“颓簷坏砌无人到,不废西风满院香。”虽然荒废的屋檐和破损的砖石已经没有人烟,但秋天西风仍然吹满了整个院子,带来了馥郁的香气。这里,诗人以物喻人,暗示出人生无常、繁华不再的道理,同时表达了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变化,但美好的事物和人格的力量依旧可以传承下去的观念。
总体而言,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通过幽静的环境与生命的活力相映成趣,彰显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蜀阜 其二》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南宋与金国之间存在长期的对峙和战争。
在创作这首诗时,钱时的主要人生际遇是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但他并没有放弃,始终坚持学习和工作。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此外,钱时还参与了南宋的社会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钱时创作了这首《登蜀阜 其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蜀阜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