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仲韩韵兼简若晦
世途时事两艰难,上水船行八节滩。
旅雁唤愁秋已尽,隣鸡惊梦夜将阑。
醉狂终是心情懒,老瘦非关骨相寒。
闲忆能诗俞与赵,久无妙语发毫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社会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就像是在湍急的河流中逆行的船只一样举步维艰。秋天的离去和大雁的哀鸣使我心中充满忧愁,夜晚的临近和鸡叫惊醒了我的美梦。
我的酒意让我变得有些懒散,而并非因为年纪大了而感到寒冷。闲暇时我会想起那些有才华的诗人如赵孟頫等人,他们很久没有用优美的语言来启发我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世途":指世间的人生道路或生活历程。
2. "时事":指的是当前社会中的事情或政治事件。
3. "八节滩":古时的船只险滩之一,比喻各种困难险阻。
4. "旅雁":随季节迁徙的候鸟大雁,此处代表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5. "唤愁":通过叫唤引来忧愁,表示使人感到哀愁的意思。
6. "邻鸡":附近的鸡叫声,这里用来表示时间推移,天将破晓。
7. "醉狂":借酒消愁后的行为表现。
8. "老瘦":年老体衰的样子,常用于形容老人。
9. "骨相寒":暗示骨相不好,命运多舛。
10. "俞与赵":指古代诗人俞文豹和赵希弁,他们以善于写诗著称。
11. "久无妙语发毫端":长期没有写出精彩的作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仲韩韵兼简若晦》诗描绘了作者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即使面对困难重重,仍保持坚韧不屈的精神。首联“世途时事两艰难,上水船行八节滩”寓意世事多变、时局艰难的困境,犹如逆水行舟一般,步步为艰。颔联“旅雁唤愁秋已尽,隣鸡惊梦夜将阑”通过旅雁和邻鸡两种意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时光的感叹。颈联“醉狂终是心情懒,老瘦非关骨相寒”表现出作者虽然外表憔悴,但内心依然充满坚定的信念,体现了他的刚毅性格。尾联“闲忆能诗俞与赵,久无妙语发毫端”则表达了对过去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以及诗歌创作的怀念之情,以及希望能再次激发创作热情的美好愿景。整首诗风格雄浑,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次仲韩韵兼简若晦》是南宋著名诗人章甫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大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这段时间。
章甫在南宋年间历任县令、通判等官职,但他始终关心国家民生,提倡儒家伦理道德,并积极参与诗文创作。在这首诗创作时,正值宋朝国力衰弱,金兵不断南侵,百姓生活困苦。身处乱世,章甫为国家和民众担忧,同时也关注着自身的品行修养。
与此同时,时代背景方面,当时的南宋政治较为腐败,官员腐化堕落,百姓生活困苦。科举制度发展到此时也逐渐丧失公平性,官僚选拔弊端丛生。而外患日益严重,金人屡次南下侵略,使得本已危如累卵的国家局势更加紧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奋起,力图挽救颓势。章甫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