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隐者图

标题包含
隐者图
平地何年生怪石,天教隐者作渔隈。 莫言昔中磻溪事,恐被山灵发笑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家铉翁(1213年-1293年),字则堂,号东屏老人。南宋末年著名文人、政治家。 家铉翁出生于浙江台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贤达,学识渊博。他精通经史子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平静的水面上,突然出现的怪石到底是在哪一年生成的?是上天安排隐居的渔人在此垂钓吧。不要谈论过去那些垂钓的故事,恐怕会让山间的精灵笑话呢。
去完善
释义
平地:即河床,地势低平的地方。 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 天教:天意安排。 隐者:隐居的人,指代姜子牙。 渔隈:渔人的住处。 磻溪事:指姜子牙在磻溪钓鱼,周文王寻访他的事。 山灵:山神。 咍:讥笑,嘲笑。
去完善
赏析
《隐者图》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隐者的形象与怪石、渔隈等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隐者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风貌。 首句“平地何年生怪石”以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想象这块奇特的石头是如何在平地上生长出来的。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怪石的形象,还为后面的隐者形象做了铺垫。 第二句“天教隐者作渔隈”揭示了诗人要表达的主题:隐者。这里的“天教”暗示了隐者的超凡脱俗,他们选择远离尘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自己的安宁。而“作渔隈”则象征着隐者的淡泊名利,他们如同渔夫一样,在江边度过平静的时光。 第三句“莫言昔中磻溪事”提醒读者不要过于关注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关注现实的生活。这里提到了古代的磻溪事,可能是诗人借此表达他对历史的看法,认为过去的辉煌只是过眼云烟,不必过于执着。 最后一句“恐被山灵发笑咍”则是对隐者的幽默调侃。诗人想象如果隐者知道人们还在谈论他们的往事,他们会感到尴尬,因为这恰恰说明他们并没有完全摆脱世俗的困扰。这里的“山灵”可以理解为大自然或者超自然的存在,它们见证了人类的悲欢离合,也让人们在诗歌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隐者图》是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家铉翁所创作的一首描绘隐者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4年,即宋末元初时期。此时,南宋朝廷已经岌岌可危,蒙古军队对江南地区虎视眈眈。 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铉翁作为南宋的一位忠臣,曾担任参知政事等重要职务,极力捍卫国家尊严。然而,在蒙古军队的侵略下,南宋终于灭亡,家铉翁也被俘至北方,备受折磨。在这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也因此更加珍惜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在家铉翁被俘的岁月里,他深切感受到了百姓生活之苦,同时也认识到了隐逸之人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却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因此,他在《隐者图》中以隐者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时期的厌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