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菩萨蛮

标题包含
菩萨蛮
云屏月帐孤鸾恨。 香消玉减无人问。 斜倚碧琅玕。 萧萧生暮寒。 低垂双翠袖。 袖薄轻寒透。 庭院欲黄昏。 凝情空断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 2. 向滈:南宋著名词人,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人物形象描绘。 3. 云屏月帐:形容装饰华丽,体现孤独的氛围。 4. 孤鸾:指独宿的妇女,此处代指独居的女子。 5. 香消玉减:表示人的容貌消瘦,精神不振。 6. 碧琅玕:绿竹,这里指竹帘或竹子制成的窗户。 7.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落的声音。 8. 低垂双翠袖:女子低头低垂着两只翠绿的袖子。 9. 薄:微薄。 10. 庭院欲黄昏:傍晚时分,院子开始昏暗。 11. 凝情:凝聚情感。 12. 断魂:形容极度悲痛或忧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菩萨蛮》是南宋词人向滈的一首描绘思妇情感的词作。首句“云屏月帐孤鸾恨”,通过描绘思妇独守空房的场景,传达出她的孤独和无奈之情。接下来两句“香消玉减无人问”,形象地表现了思妇因为思念而憔悴的模样,以及她无人问津的境地。 接下来的四句“斜倚碧琅玕。萧萧生暮寒。低垂双翠袖。袖薄轻寒透。”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思妇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她斜靠在窗户旁,感受着渐渐降临的暮色,寒风透过轻薄的衣袖,更显得她形单影只,无限哀伤。 最后两句“庭院欲黄昏。凝情空断魂。”则以黄昏时分庭院的景象收尾,象征着思妇渴望相聚却难以如愿的心境,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词人向滈的一首婉约派佳作,根据相关资料可以推测此词大致创作于宋孝宗时期(1163年-1189年)。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变革期。当时的民众生活困苦,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尽管处于战乱时期,但文人墨客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 与此同时,向滈作为南宋的一位文士,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洪流之中,通过《菩萨蛮》一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和对战乱的忧虑。他以曲折的方式揭示了时局动荡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态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