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日湖上

标题包含
次日湖上
山南山北水平湖,屏障天开画不如。 好在风流王谢宅,扁舟来往未应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南北山脉相连的湖泊,如画屏般的美景无人能及。美丽风光下的王羲之、谢安故居依旧风华犹存,小船在湖面上来回穿梭,络绎不绝。
去完善
释义
1. 山南山北:这里指杭州西湖的南北两岸。 2. 水平湖:平静的湖面,形容西湖宁静美丽的景色。 3. 屏障天开:形容西湖周边的群山宛如天然屏风,美景如画。 4. 王谢宅:指魏晋时期著名家族王导和谢安的宅邸,这里代指西湖周边的古典建筑。 5. 扁舟:小船。 6. 未应疎:不应当疏远或荒废。
去完善
赏析
《次日湖上》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与古迹之美的诗作。诗人孙应时将山南山北的湖水比喻为天然的画卷,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他还提到了风流才子王献之、谢安等人的故居,暗示了这里的文化历史底蕴,以及自己对此地的热爱和欣赏。在诗人眼中,乘坐小船穿梭于这样的美景之间是一种享受,而不应该被视为稀疏平常的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日湖上》是南宋诗人孙应时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即公元1190年至1194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朝廷内外矛盾日益加剧的时期,皇权受到严重削弱,士大夫阶层内部的分歧也逐渐显现出来。 孙应时作为南宋的一位士大夫,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一直未能取得功名,直到晚年才被授予一个低级官职。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国家时事的关注。 在《次日湖上》这首诗歌中,孙应时通过描绘湖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他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国家局势,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