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饥饿时捡拾松花充饥,干渴时饮用泉水解渴,偶尔在山后走到山前。
在阳光照耀的山坡上,柔软的草就像厚厚的织物,和鹿麛一起疲倦地相伴而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松花:指松树的花,可以食用。
2. 渴饮泉:形容口渴时寻找泉水解渴。
3. 偶从山后到山前:偶尔从山的后面走到山的前面。
4. 阳坡:阳光照射的坡地。
5. 软草:柔软的草。
6. 厚如织:如同织物般厚实。
7. 鹿麛:小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饥拾松花”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接着描述了在山中寻水解渴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山中软草厚如织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与鹿麛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静谧景色和诗人的隐逸情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
创作于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唐玄宗时期,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此时,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政治腐败,战乱频繁。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寻求精神寄托,纷纷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卢仝也不例外,他远离尘嚣,寄情山水,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卢仝生活的时代,诗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文人墨客们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的理想、抱负和对现实的不满。卢仝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