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北齐校书图
高齐校雠谁作图,一时紬书亦名儒。
纲罗卷轴三千余,欲儒非真类迂愚。
雌黄是正定不抚,虚文末学徒区区。
岂识治道通唐虞,语言从高馆希石渠。
后来御览嗟何书,修文偃武事益诬。
转头来函城已丘墟,峨冠广袖长眉须。
丹书写此犹不渝,高鬟侍女曳红裾。
两骓帕鞍立奚奴,罢琴涉笔倾酒壶。
兰台供拟信乐欤,不知画手安用摹。
无乃逞巧聊自娱,千年视之一欷嘘。
君不见文皇学士十八人,谋猷事业皆功臣。
瀛洲旧图应更真,诸君寻观为拂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为学校校对制作插图?是一时之间的学者。
整理搜罗了3000多卷轴图书,让学者们不再因错误而显得愚蠢。
确认事实才能进行真正的研究,而不是徒有表面的文章。
又岂能知道这些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言辞高昂,宛如皇家图书馆的希见珍品。
但是未来的皇帝对这些书籍有何评价呢?追求文化修养与废止武力,这已是更大的谬误。
回头来看,那宏伟的书房已经成为废墟,那些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袖子的人已经白发苍苍。
他们的美丽诗篇依旧不变,他们身边还有优雅的女子,披着红色的长裙。
她们身边的两个小厮在马上鞍,刚刚放下琴,拿着笔,斟满了酒壶。
这就是他们从事的历史研究,我们实在不知道画家是如何描摹这种情景的。
也许只是自己寻求自我娱乐的技巧,千年的时光之后,我们只能为之叹息。
你没有看到吗?唐朝的大臣和学者一共有18位,他们都是那些拥有杰出智慧和能力的人。
他们成就了无数的事业,成为一代的功臣。
所以,这旧有的地图应该更加真实,你们去寻找并观察它,就像拂去上面的灰尘一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齐:北齐的国号。这里指北齐时期。
2. 校雠(chóu):校对订正书籍的谬误。
3. 谁作图:由谁创作了这幅《北齐校书图》。
4. 紬(chōu)书:翻阅书籍。
5. 名儒:著名的学者。
6. 纲罗:搜集整理。
7. 卷轴:古时的书籍装订方式。
8. 欲儒非真类迂愚:想做儒士但又不是真正懂得道理的人可能有些愚钝。
9. 雌黄:古人书写时所用的黄色颜料,用以涂抹错误之处。
10. 定不抚:确定无误。
11. 虚言:空话。
12. 区区:微不足道。
13. 治道:治国之道。
14. 唐虞:唐尧与虞舜,传说中的古代贤明君主。
15. 高馆:高级的客馆。
16. 希石渠:少见的珍品。
17. 御览:皇帝的阅览。
18. 修文偃武:停止战争,提倡文化教育。
19. 函城:古代的函谷关,此处代指北齐。
20. 峨冠广袖:形容画中人物。
21. 丹书:红色的文字,形容字迹清楚。
22. 红裾:红色的衣服。
23. 两骓(zhuī)帕鞍:两头骏马佩戴着华丽的马鞍。
24. 奚奴:奴仆。
25. 兰台:汉代宫廷藏书处。
26. 供拟:准备。
27. 乐(lè):快乐。
28. 无乃:表示推测。
29. 安用:何用,为什么。
30. 逞巧:卖弄技巧。
31. 聊自娱:自我娱乐。
32. 视之一欷歔:看到这一切感到悲伤。
33. 文皇:皇帝的美称。
34. 学士:学者的尊称。
35. 谋猷(yóu):谋略,计划。
36. 事业:这里指参与国家大事。
37. 功臣:有功之臣。
38. 瀛洲旧图: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理想的蓝图。
39. 应更真:应该更加真实。
40. 诸君:各位。
41. 寻观:观看。
42. 为拂尘:为画作去除尘埃。

去完善
赏析
《跋北齐校书图》是南宋文人韩元吉的一首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北齐时期学者们校书的场景。诗中描述了当时校雠者们分工明确、认真仔细的态度,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严谨精神。同时,诗人也对画中的人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如峨冠广袖的长者,红衣飘渺的侍女,还有立于马前的僮仆等。整首诗歌颂了古代学者们的博学多才和认真敬业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