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饮妓不遇,招酒徒不至
小桥流水接平沙,何处行云不在家。毕卓未来轻竹叶,
回首却寻芳草路,金鞍拂柳思无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桥下的流水静静地与沙滩相连接,那片行云到底去了哪里?看毕卓拿着竹篮,他的未来似乎并不轻松。回过身去,沿着满是芳草的小径,寻找那承载着无限思念的金鞍和拂过柳树的情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平沙:指平整的沙滩或旷野,这里借指郊野风光。
2. 小桥流水:形容风景宜人的地方。
3. 接平沙:连接着平坦的沙滩或旷野。
4. 行云:指行踪不定的人,这里指妓女。
5. 毕卓:东晋名士,嗜酒如命,曾盗饮人家美酒。
6. 竹叶:指代美酒,这里用毕卓的典故,表示妓女不在,无法共享美酒。
7. 芳草路:指通向美好景色的道路。
8. 金鞍:华丽的马鞍,这里用来形容马匹的高贵。
9. 拂柳:骑马前行,轻轻擦过柳树。
10. 思无涯:形容思绪无穷无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妓女不遇,又未能邀请来酒友共饮的情景。首句“小桥流水接平沙”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场景,为下文做了铺垫。次句“何处行云不在家”暗示诗人寻找的对象并不在。接着两句“毕卓未来轻竹叶,金鞍拂柳思无涯”,一方面通过“毕卓未来”表达出诗人的期待落空,另一方面通过“金鞍拂柳”表现出诗人在等待中的惆怅与无奈。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呈现出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洞察力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饮妓不遇,招酒徒不至》是唐代诗人刘兼所创作的诗歌,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青楼文化繁荣,许多文人墨客喜欢流连于青楼之间,以美酒和佳人共度良宵。然而刘兼的这首诗却描绘了一种失望的情绪,他在寻找美酒和美人时都未如愿。
这个时期刘兼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他奔波劳碌,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赏识。这种情绪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体现。刘兼虽然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多舛,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一时期的唐朝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官僚腐败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兼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使他对于现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