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
云边人种麦,天际我归舟。
月色轻寒夜,笛声何处楼。
久晴人渴雨,倦仕我思休。
高士传闲看,东篱花正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上的人在播种小麦,远方的天空下我在返回船上。
月色的夜里微感寒冷,悠扬的笛声从哪里的楼房传来?
长久的晴天让人们渴望雨水,疲倦的我期望着休息。
空闲时阅读高人的传记,东篱的花儿正开得幽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边:即指远离繁华市区的地方,通常指的是乡村或者边远地区。这里许月卿用“云边”来形容他所在的区域。
2. 天际:天边的意思,指离地平线较远的天空部分。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将要到达的地方。
3. 月色:月光、月色等词语在古文中常用以形容夜晚的美景或静谧的氛围。
4. 轻寒夜:是指略带凉意的夜晚。
5. 笛声何处楼:这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听到远处的楼上传来的笛声,但在诗人眼中,这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
6. 久晴人渴雨:这句意味着天气长久晴朗,人们渴望下雨滋润土地。
7. 倦仕我思休:诗人表示自己厌倦了世俗的仕宦生活,想要过清闲的生活。
8. 高士传闲看:表示诗人在闲暇之余阅读一些讲述高人逸士的传记。
9. 东篱花正幽:这句是说在东篱之下,花儿盛开,景色十分优美宁静。
去完善
赏析
《云边》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隐逸之情的诗篇。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云边人种麦,天际我归舟”,以云边、天际这两个广阔的空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人们在地里辛勤耕种,而诗人则乘船归去。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月色轻寒夜,笛声何处楼”,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美景。月色柔和,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远处传来的笛声,使得这个宁静的夜晚更加富有诗意。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也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欣赏。
诗的后两句“久晴人渴雨,倦仕我思休”,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长时间的晴朗天气让人们渴望下雨,而诗人厌倦了官场的纷扰,渴望过上悠闲的生活。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高士传闲看,东篱花正幽”,则以高士和东篱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像那些高士一样,过着闲适的生活,欣赏着美丽的菊花。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边》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正值南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
许月卿(1199-1286),字太空,号泉农,浙江温州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能。然而,命运多舛,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屡试不第。他曾入幕为官,但因不愿阿附权贵而遭到排挤,晚年辞官回乡,隐居泉林。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不断。北方的金国已经崩溃,但蒙古势力迅速崛起,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南宋朝廷却无力抵抗,只能采取苟且偷安的策略,导致民心离散,士人阶层的士气低落。
许月卿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创作了这首《云边》。诗中通过描绘云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渴望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