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神宗皇帝挽词 其四

标题包含
神宗皇帝挽词 其四
老臣逢圣运,受眷特优隆。 觐礼超群后,官仪极上公。 皇慈矜旧物,帝念录微功。 一酌尧罇异,三篇说命同。 斯心期检玉,不意遂遗弓。 声暨要荒外,哀缠普率中。 凄凉石门路,惨淡栢城风。 血泪盈襟陨,何由报昊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人家遇上好运,受到君主宠爱。在朝见礼仪上超越众人,官职气派不亚于顶级公爵。皇帝对他既往的成就表示敬意,铭记他的微小功勋。他被赐予与众不同的礼遇,如同尧舜的美酒,聆听三篇启蒙的教诲。原本期望着修身治国,却不料遭受了意外的困境。声音响彻边疆之外,悲哀感染了全国上下。他走在了荒凉的道路上,忍受着暗淡的风霜。泪如泉涌,心痛如绞,如何向上苍回报呢?
去完善
释义
1. 老臣:指年纪大的大臣,这里可能指的是文彦博自己; 2. 圣运:帝王的运势; 3. 受眷:受到皇帝的宠爱; 4. 优隆:优厚、丰厚; 5. 觐礼: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 6. 官仪:官员的仪表、气度; 7. 上公:最尊贵的三公; 8. 皇慈:皇帝的仁爱之心; 9. 矜旧物:怜惜旧时的事物; 10. 帝念:皇帝的心意; 11. 录微功:记录微小的功劳; 12. 一酌:一次饮用; 13. 尧樽:传说尧舜时代的美酒; 14. 三篇说命:即《尚书·说命》中的三篇文章; 15. 斯心:这个心意; 16. 期检玉:希望死后能够整理好棺木; 17. 不意:没想到; 18. 遂遗弓:比喻死去; 19. 声暨:声誉传遍; 20. 要荒:边远地区; 21. 哀缠:悲伤蔓延; 22. 普率中:全国范围; 23. 石门路:可能是指皇帝陵墓所在地; 24. 惨淡:暗淡无光; 25. 栢城风:风吹过的墓地; 26. 血泪盈襟陨:泪流满面; 27. 何由:如何能够; 28. 昊穹:天。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挽词中,文彦博通过对神宗皇帝的追忆,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首先,他回顾了与神宗皇帝的亲密关系以及皇帝对他的宠爱和信任。接着,描述了皇帝的仁爱和德行,以及对他的功绩的认可和尊重。然后,他以尧帝和殷高宗的故事为例,赞扬了神宗皇帝的治国之才和谦虚美德。 然而,时光荏苒,皇帝不幸离世,使得文彦博的心情无比悲痛。他难以忘怀昔日与皇帝的点点滴滴,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之中。同时,他也深感痛惜,因为皇帝在位时,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如今却失去了这位英明的君主。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实,充分展示了文彦博对神宗皇帝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神宗皇帝挽词 其四》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为悼念宋神宗赵顼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文彦博时年75岁。在这期间,文彦博因与王安石的变法意见不合,被贬出朝廷,担任外官。他在这段时期对国家政治的观察和反思更为深刻,这也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诗篇。 元丰八年正值北宋中叶,国家内外交困,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神宗在位期间推行新法,力图改革国家积弊,但由于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导致百姓困苦,怨声载道。另一方面,辽国和西夏的外患压力使得北宋边疆形势吃紧,国家财力损耗严重。这些时代背景都为文彦博创作此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考空间。 在诗中,文彦博回顾了神宗皇帝的治国道术,惋惜其未竟的事业,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以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