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青州相公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答青州相公二首 其二
雅章追念栢台游,屈指今逾二十秋。 初奉南床持大宪,后陪东阁告嘉猷。 心如金石同谋国,路出风波免覆舟。 闻欲坚随赤松去,拟携灵寿从留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优美篇章追忆柏台游,掐指算来已逾二十载。 最初侍奉皇帝主持大权,后来陪伴内阁献上良策。 意志坚定如金石共同谋划国家大事,道路漫长却避免了覆舟的风险。 听闻您渴望跟随赤松子离去,我准备带着灵寿杖追随留侯的步伐。
去完善
释义
1. 栢台:柏台的简写,这里借指诗人的故地青州。 2.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3. 南床:代指皇帝。 4. 大宪:国家重法。 5. 东阁:汉代太子的居所。 6. 嘉猷:善谋。 7. 金石:形容心志坚定。 8. 风波:比喻世事变幻。 9. 覆舟:翻船,喻指执政者失策。 10. 坚随:坚定地跟随。 11. 赤松子:传说中为黄帝成仙的神仙。 12. 拟携:打算携带。 13. 灵寿杖:传说中彭祖所遗的杖,据说手持可以长寿。 14. 留侯:张良,汉初三杰之一,晚年自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文彦博写给青州的相公的。诗中回顾了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追忆起柏台的游览经历。诗人感叹时间飞逝,仿佛转眼之间就已经过去了二十个春秋。当初他们在南方共同治理国家,后来又一同在东阁筹划国家大计。他们的友谊如同金石般坚固,共同为国家出谋划策。然而道路风波不断,为避免翻船,他们必须谨慎行事。听说对方有隐居山林的想法,诗人表示自己愿意陪同他一起度过余生,就像张良跟随赤松子一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青州相公二首 其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文彦博时任太子少保、太尉、侍中,封冀国公,任尚书令。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文彦博正处在他人生的鼎盛时期。他曾任宰相,后因事罢相,但仍为朝廷重臣。在这段时间里,他在政治上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当时正处于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逐渐显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文彦博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建议和政策,并在朝廷中得到广泛支持和实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彦博写下了这首《答青州相公二首 其二》,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诗中以“竹枝空有节,篱根便堪安”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