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歌子

标题包含
南歌子
远树昏鸦闹,衰芦睡鸭双。 雪篷烟棹炯寒光。 疑是风林纤月、到船窗。 时序惊心破,江山引梦长。 思量也待不思量。 泪染罗巾犹带、旧时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遥远的树林中黄昏时的乌鸦喧闹不止,枯萎的芦苇上睡着一双鸭子。白雪覆盖的小船和烟雾弥漫的船只映照着寒冷的月光,让人怀疑那是月亮穿过林木投射到船窗上的光线。时间随着季节的更迭而流逝,令人感叹;而江山的美丽引人入胜,总是能够牵引出长久的梦境。尽管想要控制自己的思绪不去想它,但泪水还是打湿了丝巾,还带着从前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1. 南歌子:词牌名。 2. 沈端节: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词人。 3. 远树昏鸦闹:远处树木上的乌鸦喧闹。昏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4. 衰芦睡鸭双:枯萎的芦苇丛中,一对鸭子在休息。衰芦,枯萎的芦苇;睡鸭,休息的鸭子。 5. 雪篷烟棹炯寒光:雪中的船篷和烟雾中的船桨反射着寒冷的光芒。雪篷,覆盖着雪的船篷;烟棹,烟雾中的船桨;炯,明亮;寒光,寒冷的光线。 6. 疑是风林纤月、到船窗:怀疑是微风拂过的树林间升起的纤细的月亮,照进了船舱的窗户。风林,被风吹动的树林;纤月,新月,形状纤细如钩;船窗,船只的窗户。 7. 时序惊心破:季节更替让人倍感惊心。时序,四季的变化;惊心,令人震惊或惊慌不安。 8. 江山引梦长:江山美景引发长长的梦境。引梦长,引导梦境延长。 9. 思量也待不思量:思念与不思念之间徘徊不定。思量,思考衡量;也待,等待;不思量,不想念。 10. 泪染罗巾犹带、旧时香:眼泪沾染了丝织手帕,还带着过去的香味。泪染,眼泪沾染;罗巾,丝织手帕;犹带,仍然带着;旧时香,过去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南歌子》是宋代诗人沈端节的一首描绘冬夜景象的词作。词的开头两句“远树昏鸦闹,衰芦睡鸭双”描绘了冬日的景象,远处的树木在黄昏时分显得朦胧不清,树上的乌鸦在鸣叫着,近处枯萎的芦苇丛中睡着两只鸭子,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安详的画面。紧接着的“雪篷烟棹炯寒光”一句,写的是冬日的湖面,雪花覆盖的小舟上烟雾缭绕,湖面的寒光映衬出船只的倒影,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疑是风林纤月、到船窗”则是词人对于月光和树林的想象,他猜测那纤细的月光应该是从风吹过的树林中照射出来的,而这一片明亮的光线恰巧照进了他的船窗。接下来的“时序惊心破,江山引梦长”则揭示了词人的内心感受,季节的变化让他感到惊心,而眼前的江山景色又勾起了他深深的思绪和梦想。 结尾的两句“思量也待不思量。泪染罗巾犹带、旧时香”则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希望不要再去想这些纷扰的事情,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最终,泪水浸透了他的罗巾,带着昔日的余香,体现出词人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歌子》是南宋诗人沈端节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后的南宋中期,也就是公元1160年左右。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领。 沈端节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早年曾任职于南宋政权,后因与权臣不合而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关注民生疾苦,倡导清廉政治,颇受百姓爱戴。然而,他的正直人品却使他屡遭排斥,终其一生未能再登仕途。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沈端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创作出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这首《南歌子》便是其中一首,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