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春山千里供行色。
客愁浓似春山碧。
幸自不思归。
子规心上啼。
芳意随人老。
绿尽江南草。
窈窕可人花。
路长何处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山脉连绵不断,任我行走其上。
旅途中的忧愁如同青山一样浓重。
所幸的是我并没有思乡的哀愁。
杜鹃鸟在我心中叫着。
美好的景色随着时间而流逝。
江南的绿色已经消退。
那美丽的花朵仍让人心生爱怜。
但是长途漫漫,哪里是我的家呢?
去完善
释义
1. 春山:春天的山脉或丘陵地带。
2. 供行色:提供旅程的风景。
3. 客愁:旅人的忧愁。
4. 子规:即杜鹃鸟,其叫声哀伤,寓思乡之情。
5. 芳意:美好的意象。
6. 绿尽:指春天绿意消失。
7. 窈窕:形容女子美貌端庄。
8. 可人:指招人喜欢的人或事物。
9. 何处家:哪里是家的方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为引,寄托了深沉的离别情思。上阕通过“春山千里”、“客愁浓似春山碧”等描绘了一幅远离家乡的情景,词人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下阕则以芳草、鲜花进一步渲染,突出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从整首词来看,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委婉地传达出自己在外的漂泊之感和对家乡的无尽眷恋。他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春日离别的画卷,让读者感受到他深深的忧愁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宋诗人沈端节所著。此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确定,大约介于公元114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但依旧处于金朝的统治之下。
沈端节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基调是忧郁和无奈的,这与他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他生活在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危亡的时刻,身为文人的沈端节也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此外,他在官场上的失意也是造成他心境低落的原因之一。沈端节一生沉浮于宦海之中,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往往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因此沈端节的个人遭遇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在那个特殊时期,中原地区的领土争端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战争频发,民生疾苦。沈端节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目睹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动荡,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无奈。这首《菩萨蛮》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感慨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