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堂
花阴柳榻常欹枕,月色侵门不下关。
因讽君诗想佳景,夜凉依约梦魂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儿在树荫下低垂,柳树则躺在地上,我经常枕着它们看月亮。月光如水洒满门窗,让我无法入睡。
我因为想起你的诗而想象那美好的景色,于是在这凉爽的夜晚,仿佛我的灵魂也随着梦想穿越时空。
去完善
释义
《吏隐堂》是宋朝诗人范镇所作的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歌。
注释:
1. 花阴:花的阴影处,这里指代春天。
2. 柳榻:用柳树制作的床铺,这里形容田园生活。
3. 倚枕:斜靠在枕头上。
4. 月色侵门:月光照进家门。
5. 下关:进入门闩。
6. 因讽:因为吟咏(君诗)。
7. 佳景:美好的景象。
8. 夜凉:夜晚的凉爽感觉。
9. 依约:隐约,不清晰。
10. 梦魂间:梦境与现实之间。
去完善
赏析
《吏隐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范镇对于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浮华的不满。诗中描绘了花阴、柳榻、月光等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恬静宁谧的氛围。同时,通过“因讽君诗想佳景”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象的期待。而“夜凉依约梦魂间”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梦中追寻这种理想生活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范镇的《吏隐堂》是一首描绘个人生活情状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此时中国正处在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时期,政治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对理想生活充满了憧憬和追求。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范镇作为士人阶层的一员,其人生际遇起伏不定。他曾任翰林院学士、参知政事等职位,后因与王安石变法意见不合而辞官。在官场浮沉的过程中,他对隐居生活产生了向往之情,希望能够在繁杂的世俗事务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
《吏隐堂》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感。诗中以吏隐堂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宁静美丽,展现了诗人内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在面对社会矛盾和纷争时,试图通过寄情山水、闲适自处的方式来寻求精神慰藉的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