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郎中五首
剖竹毗陵郡,乘轺古赵城。
活民均惠泽,报主一忠诚。
强御敛踪伏,奸欺束手清。
至今诵遗爱,何日可忘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毗陵地区开辟竹林,乘坐马车前往赵国古城。
为人民谋福祉,报答君主的忠诚。
强势的人收敛踪迹,欺诈行为收手肃清。
如今传颂的仁爱,何时能忘怀。
去完善
释义
1. 剖竹:古代官员受命出任职务时,将符节分为两半,长官执一半,下属持另一半。这里是指担任官员职位。
2. 毗陵郡: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常州市一带。
3. 乘轺:乘坐驿车,指陈淳赴任。
4. 古赵城:古赵国都邯郸,这里泛指河北地区。
5. 活民:使百姓安居乐业。
6. 惠泽:德政,仁政。
7. 报主:指尽忠效忠君主。
8. 忠诚:对国家尽忠的人。
9. 强御:豪强恶霸。
10. 束手清:形容惩治坏人、澄清社会秩序的措施。
11. 遗爱:指前人留下的仁爱之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挽王郎中五首》是宋代诗人陈淳悼念王郎中的一首诗。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王郎中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他生前的政绩和品德进行了高度评价。
"剖竹毗陵郡,乘轺古赵城",这两句诗描绘了王郎中治理的地方,即毗陵郡和古赵城。在这里,他展示了卓越的领导和治理才能,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活民均惠泽,报主一忠诚",这两句诗赞美了王郎中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和行动。他不仅关心民生,而且对国家忠诚无二。这种品质使他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强御敛踪伏,奸欺束手清",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王郎中在治理地方的成果。他的严厉治理使得恶霸强梁收敛行迹,不敢为非作歹;同时,也打击了奸诈之人的嚣张气焰,使得社会秩序得到整顿。
"至今诵遗爱,何日可忘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王郎中深切的怀念之情。虽然他已经离世,但他的仁爱之心和对国家、对百姓的忠诚始终让人铭记在心。诗人感慨万千,不知道何时才能忘怀这位值得敬爱的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王郎中五首》是南宋诗人陈淳于1264年所作的悼念诗。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王郎中的深切哀思。陈淳生于宋朝末期,是南宋末年的爱国士人,与文天祥、谢枋得等著名文人志士关系甚密。
1264年,正值宋元交替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当时,蒙古铁骑已经攻陷了临安(今杭州),南宋朝廷面临崩溃的边缘。在这个特殊时期,陈淳失去了他的挚友王郎中,内心悲痛不已。
作为南宋末年的士人,陈淳深知国家危亡,百姓疾苦。他积极参与抗元斗争,希望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现实残酷,他目睹了许多亲友和同道之士在战乱中丧生。王郎中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挽王郎中五首》便是陈淳在悲痛之余,通过文字寄托哀思的表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