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兴
雨罢阴云过,绿苔生满斋。
清诗哦晚思,远兴动幽怀。
自恨无与适,谁云寡所谐。
茅檐有余爽,点滴在空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过雨后,乌云飘过,庭院里长满了绿色的青苔。朗诵着清雅的诗句,夜幕降临,思绪悠然,远方的诗意激发了内心的深情。遗憾的是没有人可以一起交流这种心境,谁能说这与世无争的生活不和谐呢?凉风吹过茅屋,感受到凉爽的空气,滴滴雨水洒落在空空荡荡的石阶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绿苔:植物名,常见于湿地或老墙上。
2. 清诗:指清新的诗篇。
3. 哦:吟咏、朗诵。
4. 晚思:傍晚时分思考的事情。
5. 远兴:遥远的兴致。
6. 无与适:无法与他人融洽相处。
7. 寡所谐:很少能和别人和睦相处。
8. 茅檐:用茅草搭建的屋檐,代指简陋的房屋。
9. 余爽:剩余的风凉之气。
10. 空阶:空无一人的台阶。
去完善
赏析
《晚兴》是南宋诗人张九成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傍晚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雨罢阴云过,绿苔生满斋”,写的是雨后天空放晴,庭院里长满了绿苔。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颔联“清诗哦晚思,远兴动幽怀”,写的是诗人吟咏诗歌,思绪飘远,心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颈联“自恨无与适,谁云寡所谐”,写的是诗人遗憾自己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叹知音难觅。这两句表现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尾联“茅檐有余爽,点滴在空阶”,写的是傍晚时分,雨滴从屋檐滴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两句以景结尾,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兴》是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九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约公元116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立阶段,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张九成,字子韶,号横浦居士,浙江临海人,自幼聪明好学,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直到晚年才成为进士,进入官场。他的遭遇反映了这个时期文人学子在战乱中的无奈与艰辛。
这首诗通过描绘晚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世纷争的厌倦。诗中提到的“石鼎”和“涧松”等元素,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钟爱的意象,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对自然的热爱。总的来说,《晚兴》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动荡的社会,而张九成通过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