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梅天喜蒸润,江国饱雨泽。
况我谪逐人,穷巷宜閴寂。
今夕复何夕,门有此佳客。
贫家亦效勤,草草具一食。
高兴良未尽,奈此短景迫。
微言若发蒙,喜获此三益。
人生务明德,余景不足惜。
区区名利人,长年竟何得。
使我市朝心,一扫便无迹。
怀君如古人,每事三叹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欢喜雨露滋润,江南水乡饱经雨水润泽。
更何况我是被贬谪的人,住在偏僻寂静的小巷里最合适不过。
今晚是多么美好的夜晚,门前迎来了这么优秀的客人。
尽管我家境贫寒,也要尽力招待,简单的准备一些食物。
欢乐的气氛尚未结束,奈何时间短暂。
您的话语如同拨开迷雾,让我受益匪浅。
人生应当以美德为重,其余的时光不必过于惋惜。
那些只追求名利的人,一生又能得到什么呢?
但愿我的世俗之心,能够彻底地消失无踪。
思念您如同古人一般,每件事情都要感叹三次。
去完善
释义
1. 梅天:黄梅天的意思,是江南一带春末夏初时雨水较多的季节。
2. 江国:江河的国家,这里指代长江流域的地区。
3. 谪逐:贬谪被驱逐的官员。
4. 穷巷:破旧的街巷。
5. 閴寂:寂静,安静。
6. 今夕:今天晚上。
7. 门有此佳客:家中来了这些好客人。
8. 草草:匆匆忙忙。
9. 具一食:准备一顿简单的饭。
10. 良未尽:还不想结束。
11. 短景:短暂的时光。
12. 微言:稍微谈一点的话。
13. 三益:指朋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4. 务明德: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
15. 区区:小人物。
16. 市朝心:追求名利的心态。
17. 一扫:马上改变。
18. 无迹:没有痕迹,意味着消失。
19. 怀君如古人:思念你如同思念古人一样。
20. 三叹息:多次叹息。
去完善
赏析
《即事》是一首描绘宁静田园生活的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保持高尚品德的精神风貌。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首先,诗的第一句“梅天喜蒸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自然景象,梅天象征着春天,蒸润则给人一种湿润、温暖的感觉。紧接着的“江国饱雨泽”则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雨润之美。这两句以生动的画面为读者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体验。
其次,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提到了自己的处境——“况我谪逐人,穷巷宜閴寂”。这里的“谪逐人”指的是被贬谪之人,暗示了诗人的不幸遭遇。然而,他却能够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这种困境,这也体现了诗人坚韧的性格和高尚的品质。
接着,诗人在第四句开始描述了一次与朋友的相聚——“今夕复何夕,门有此佳客”。这次相聚让诗人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朋友们的到来让他暂时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而“贫家亦效勤,草草具一食”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热情款待,即使家境贫寒,也要尽力招待好每一位客人。
然后,诗人在第五句至第八句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感慨——“高兴良未尽,奈此短景迫。微言若发蒙,喜获此三益。”这里所说的“三益”指的是友情的温暖、高谈阔论的快乐以及诗人的自我提升。尽管时光短暂,但诗人仍然珍惜这些美好的时刻。
接下来,诗人在第九句和第十句中表现了对名利的态度——“人生务明德,余景不足惜。区区名利人,长年竟何得。”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美德,而不是追求短暂的利益。在这里,诗人展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最后,诗人通过结尾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使我市朝心,一扫便无迹。怀君如古人,每事三叹息。”这里所说的“市朝心”指的是世俗的名利之心,诗人希望将自己的这种杂念彻底消除,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是南宋著名文人张九成的一首即兴诗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南宋王朝建立初期,金人南侵,中原战火连天。
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原本家境贫寒的他,在南宋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文臣,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等官职。然而,他的正直性格使他难以适应朝廷的黑暗面,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最后被贬为化州知州。
在同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皇帝宋高宗懦弱无能,奸臣秦桧专权独揽,政治腐败严重。而金人南侵的威胁也使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张九成深感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诗言志,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