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戴石屏十人重游分韵得凿字即席赋
线迳盘邅回,老壁出参错。
洞深路欲无,且进还悸愕。
太虚堕滓液,有此奇伟作。
芮也劳斧斤,此语失之凿。
鬭崖湿生云,泉杂云影落。
殿头何时仙,怡然骑木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曲径蜿蜒盘旋,古老的墙壁错落有致。
洞穴深邃似乎没有尽头,前进时仍令人恐惧不已。
万物皆生于天地之间,诞生出这些奇特的景象。
用斧头砍削泥土和水流制作而成,这样的描述显得过于刻意。
崖壁上的水滴形成雾气,水声与云影交相辉映。
宫殿之中曾何时飞升成仙,如今已悠然自得地骑着木鹤。
去完善
释义
1. 线迳:指曲折的小路。
2. 盘邅: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3. 老壁:古老的岩石或峭壁。
4. 参错:交错、杂乱。
5. 洞深:山洞深处。
6. 悸愕:因恐惧而感到惊愕。
7. 太虚:天空、宇宙。
8. 滓液:这里指岩石的形成过程。
9. 奇伟:奇特壮丽的事物。
10. 芮也:意为少量、细碎的东西。
11. 斧斤:泛指各种工具、器械。
12. 失之凿:形容言辞过于夸张,不符合实际。
13. 鬭崖:陡峭的山崖。
14. 湿生云:湿润的环境中产生的云气。
15. 云影落:云的影子映照在地面。
16. 殿头:宫殿的前部。
17. 骑木鹤:一种神话中的仙人坐骑,寓意超脱世俗、超凡脱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同伴一起游览山水时所见到的奇景以及诗人的所思所想。首句“线迳盘邅回,老壁出参错”通过描述山径的蜿蜒曲折和老墙壁的错落有致,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下来的“洞深路欲无,且进还悸愕”则表现了诗人探险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恐惧和惊喜。紧接着,诗人借“太虚堕滓液,有此奇伟作”来表达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之情。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用“芮也劳斧斤,此语失之凿”表明他对那些过度雕琢自然之美的行为的批评,认为这样会破坏大自然的和谐。随后,通过描绘“斗崖湿生云,泉杂云影落”的自然景象,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美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最后,诗人以“殿头何时仙,怡然骑木鹤”收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神仙生活的想象。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他在探索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戴石屏十人重游分韵得凿字即席赋》是宋代诗人曾原一的著名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和北宋灭亡,宋朝皇室南渡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
在这段时间里,曾原一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贬谪。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常常一起出游,交流思想,抒发情怀。这次重游是他与朋友戴石屏等十人的一次重要聚会,他们在游赏美景的同时,分韵赋诗,表达内心的感慨。
同时间段内,南宋时代的社会背景也较为复杂。一方面,南宋政权为了稳定统治,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措施,如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加强军事防御等。另一方面,由于金兵的不断侵扰,南宋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此外,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也非常繁荣,如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原一与戴石屏等十人重游,共同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畅谈人生感悟,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