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瘦马歌
少尽其力老弃之,可怜骨立行步迟。
何心更惜干障泥,病夫醉兀枯行枝。
主家刍豆岂不饱,吾宁忍死不愿肥。
肥时无奈人争骑,骑时鞭打无休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少年尽力劳作却被抛弃,可怜瘦弱行走迟缓。
为什么还要心疼那干燥的障泥呢?病者醉倒在那枯萎的树枝上。
主人家的草料难道还吃不饱吗?我宁愿忍受死亡也不愿意增肥。
当马儿变得肥胖时,总有人争相骑乘;而当被骑的时候,无情的鞭打便永无止尽。
去完善
释义
1. 尽:尽最大力量。
2. 骨立:形容瘦削的样子。
3. 迟:缓慢。
4. 干障泥:障泥,马鞍下的垫子,防止泥土飞入马背。干障泥,干燥的垫子。
5. 病夫:生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6. 醉兀:喝醉后的样子。
7. 主家:主人,这里指养马的人家。
8. 刍豆:草料和豆料,马的食物。
9. 忍死:忍受死亡,愿意死去。
10. 肥:马的健壮状态。
11. 骑:骑马的人。
12. 鞭打:用鞭子抽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瘦马”为题,诗人通过描绘马的困境来表达对不公命运的感慨和对尊严的坚守。首句中“少尽其力老弃之”道出瘦马为生活辛苦奉献至衰老却被主人抛弃的遭遇,凸显了社会对弱者的冷漠。接下来诗人用“可怜骨立行步迟”呈现瘦马老弱的模样,彰显其生命的坚韧与无奈。“何心更惜干障泥”是对瘦马在困境中仍能保持自尊的赞美。然后以“病夫醉兀枯行枝”暗喻自己在生活磨难中的坚强意志。第五句“主家刍豆岂不饱”诗人提出质疑,表明马并非因营养不良而消瘦,而是遭受不公平待遇。最后两句“吾宁忍死不愿肥。肥时无奈人争骑,骑时鞭打无休时”揭示了瘦马不愿迎合世俗的不公,宁愿忍受困苦也不妥协。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诗人的独立精神和品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瘦马歌》是唐代诗人曾原一的一首描绘战马命运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唐朝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曾原一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苦难。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曾在科举考试中受挫,后因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节度使。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爱国情怀,反映民间疾苦。
在《题瘦马歌》中,曾原一通过对瘦马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中士兵和战马的同情。他用瘦马的形象来象征战争的残酷和不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不满。这首诗歌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情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