诇湖南刑使赵紫薇
绣节当年立碧霄,至今遗爱蔼懽谣。
云烟何止能开霁,山岳曾闻亦动摇。
纵未振衣华表著,不应分席混渔樵。
余干宰士今乔固,定有诗筒慰寂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那年佳节树立在碧蓝的天空中,到现在还留下温暖的歌声和欢笑。
云雾弥漫什么时候才能散去,高山也曾听说摇动。
即使没有披上华丽的衣裳站在高处,也不应该与渔夫和樵夫分开坐席。
如今的余干县宰乔固士人,必定有写诗来安慰我的孤独。
去完善
释义
1. 赵紫薇:名汝腾,南宋末年人,曾任湖南巡抚。
2. 绣节:指赵紫薇担任巡抚时的严谨作风。
3. 立碧霄:在高高的天空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碧霄,青天。
4. 遗爱:遗留的爱民之心。
5. 蔼懽谣:人们喜悦的歌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诇湖南刑使赵紫薇”,是作者写给湖南刑使赵紫薇的一首赞颂诗。诗人通过赞美赵紫薇的政绩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首联描述了赵紫薇当年的风采,他在碧霄之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形象,如今他的遗爱依然被人称颂。颔联则进一步赞扬了赵紫薇的德行,他的品德如同云烟一样能够驱走阴霾,使山岳都为之动容。颈联则是说,虽然赵紫薇并未留下足以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但他的人格魅力却足以使他超越渔樵之人。尾联则提到了一位名叫乔固的官员,他应该是赵紫薇的后继者,定会写诗寄托对赵紫薇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赵紫薇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公正和良好道德风尚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诇湖南刑使赵紫薇》是南宋诗人赵汝腾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前后,也就是南宋理宗宝祐年间。赵汝腾(1172-1231),字子敬,号白云山人,浙江余杭人。他在南宋时期任职于尚书省左司郎中等要职,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位。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当时赵汝腾被任命为湖南刑使,负责审理和裁决湖南地区的刑事案件。在任期间,他兢兢业业,执法严明,关注民生疾苦,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赞誉。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赵汝腾担任刑使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