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二

标题包含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二
余尘明极强分离,菩萨如来是阿谁。 既道本来无一物,将何芥子纳须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余尘:佛教用语,指众生心外之物。 明极:佛教用语,指般若智慧的最高境界。 强分:强行区分。 菩萨:佛教术语,指自觉并能够导引他人走向解脱之道的人。 如来:即佛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尊号。 阿谁:即“谁”,哪个人。 本来无一物:语出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终南别业》:“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丧乱秦公尽,山形晋史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句诗句意思是人们的心地,经常为外在的事物所困扰,但到般若智慧的最高境界,便会领悟到心灵的本质是空寂的。 芥子:植物名,即芥菜的种子。 须弥:佛教术语,指须弥山,佛教中的世界的中心,周围有大海环绕。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郑清之以哲学性的思考揭示了禅宗佛教的智慧。首句“余尘明极强分离”指出在尘世中追求光明的人们往往过于执着于世俗的事物,从而导致与真实自我的分离。紧接着,诗人通过提问“菩萨如来是阿谁”,质疑了人们对于外在形式的信仰是否真的能引导我们走向内心的平静。 第三句“既道本来无一物”揭示了禅宗的核心观念:万事万物皆空无自性的本质。正如六祖慧能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万物皆因缘起,本无可执。而最后一句“将何芥子纳须弥”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设问:既然世间万物皆空,那么我们该如何用有限之物去容纳无限之理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揭示禅宗智慧引导人们反思自己在尘世中的执着,鼓励人们在心灵深处寻求真正的解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清之创作的《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二》这一作品,正值南宋晚期。在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时期,郑清之任高官要职,但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受权臣史弥远排挤,晚年被贬谪到江州。 在这段时间里,郑清之对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禅宗哲理的理解和感悟。诗中提到“月露风灯”、“鸿毛蛛丝”等意象,暗示了世间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这既反映了作者身处乱世中的内心诉求,也体现出禅宗哲学对他人生的深刻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