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云洲老师
嘉定丙子斗插申,秋灰出管才半旬。
我来适值蒸暑节,烛龙吐燄扶桑滨。
炎官流汗走踯躅,金乌啄火焚空旻。
湿云拥岫呼不出,火云糊天挂赫日。
脑脂盖眼壮士眠,谁挽天河洗蒸鬰。
友人万君家龙丘,追凉共作招提游。
入门指点到丈室,中有石壁清且幽。
半月泓澄锁寒绿,气象凄切涵清秋。
凛然便觉肌骨爽,恍疑石罅蟠蛟虬。
老师宴坐圆觉场,一笑对客双胡床。
雀芽新试蠏眼汤,未到舌本先生凉。
悬河倒流挥玉麈,果然惊出蛟龙舞。
须臾雾裹浮图尖,地墨天昏作风雨。
吻端造化转寒燠,约束商羊上天去。
云开月明众峰出,指向岩前石应语。
归来为乏琼瑶报,清梦安排几番到。
池角土花生碧草,逗晓簷前干鹊噪。
我承佛敕为行词,可拜云洲老师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嘉定的丙子年(1936),秋天刚刚过半旬。
我在热浪滚滚的季节来到此处,太阳神在东海边喷薄火焰。
天上的火神流着汗在地上徘徊,金乌鸟正在天上啄食火焰。
湿润的云层笼罩山峰,阳光被遮挡住,天空一片火热。
炎热的天气让人无法入睡,有谁可以引来天河的水清洗这炎热呢?
我的朋友万君住在龙丘,我们为了寻找清凉一起去寺庙游玩。
进了寺庙门就能看到一间清净的僧房,石壁上刻有清幽的字画。
房间里有半月形的小窗,窗外是寒冷而翠绿的景色,给人一种凄凉的秋天之感。
这个环境让人立刻感到身体舒适,仿佛石缝中藏有蛟龙。
寺庙里的师傅安详地坐在圆觉堂里,笑着看着两位朋友并请他们坐下。
这时喝上一口新煮的雀舌茶,还没到舌尖就已经感到清凉。
师傅滔滔不绝地讲述佛法,果然让大家都如蛟龙起舞般激动不已。
忽然间,云雾裹住了高塔的尖端,天地昏暗,风雨欲来。
温暖的气流变得寒冷,原来是掌管风雨的神兽离开地面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儿,云散月明,群山显现,大家指着山前的岩石谈论起来。
这次没能给师傅献上好的礼物报答他,但我已经在梦中多次拜访他了。
清晨醒来,屋檐下的喜鹊在啼叫,寺院的墙角生出碧绿的春草。
我接受佛祖的命令为他写赞诗,他的法号可以被称为“云洲老师”。
去完善
释义
1. 嘉定:这里是指南宋时期的一个地名,即今天的上海嘉定区。
2. 丙子:古代用干支纪年法,“丙子”表示该年的天干地支。
3. 斗插申:这个词语表示时间,即申时。在古代,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申时大致对应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
4. 秋灰出管才半旬:这里的“秋灰”是指古代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燃烧的灰烬来判断时间。“出管才半旬”是说这种灰烬燃烧的时间已经过了半个时辰。
5. 蒸暑节:指的是天气炎热的时候。
6.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龙,掌管昼夜交替。
7. 扶桑滨: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8. 炎官:指火神,这里用来形容天气的热。
9. 金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鸟,这里用来代指太阳。
10. 空旻:指天空。
11. 湿云拥岫呼不出:这句诗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
12. 火云糊天挂赫日:描述了炎热夏季阳光强烈的现象。
13. 胭脂盖眼壮士眠:意思是天气炎热得连英勇的士兵都无法忍受。
14. 蒸鬰:形容天气闷热。
15. 万君:诗人的朋友。
16. 龙丘: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天湖南省岳阳市。
17. 追凉共作招提游:指在炎热的夏天寻找阴凉的地方游玩。
18. 丈室:佛教用语,指寺院住持居住的地方。
19. 半月泓澄锁寒绿:描绘了寺院内池塘水面上月影荡漾的美景。
20. 清且幽:指环境的清新与宁静。
21. 雀芽:茶叶的一种,味苦。
22. 蠏眼汤:一种茶汤,以蠏眼石煮沸。
23. 悬河倒流挥玉麈: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24. 果然惊出蛟龙舞:形容说话精彩,让人叹为观止。
25. 雾裹浮图尖:描述了雾气笼罩下佛塔的尖顶。
26. 地墨天昏作风雨: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
27. 吻端造化转寒燠:指天气变化带来的凉爽感觉。
28. 商羊: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这里用来形容鹊鸟。
29. 云开月明众峰出:描述了雨过天晴后的美景。
30. 岩前石应语:指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感叹不已。
31. 清梦安排几番到:表达了诗人想要再次拜访云洲老师的愿望。
32. 土花生碧草:描述了春夏之际大地回春的景象。
33. 干鹊噪:指喜鹊在早晨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叫。
34. 云洲老师号:作者送给云洲老师的称号。
去完善
赏析
《赠云洲老师》是一首充满浓厚佛教气息的赞美诗,表达了诗人对云洲老师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话场景的刻画,展现出云洲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热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云洲老师》是南宋诗人郑清之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当时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郑清之作为南宋的爱国诗人,身处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郑清之,字廷秀,号退轩,福建莆田人。他自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成年后步入仕途。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在南宋理宗时期,外有蒙古帝国对南宋的军事压迫,内有朝政腐败、民生疾苦的问题。郑清之在这个时期深感忧虑,于是他寄情于诗歌创作,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赠云洲老师》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诗中表达了郑清之对云洲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此外,诗中还透露了郑清之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总的来说,《赠云洲老师》这首诗是在南宋理宗时期创作的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它反映了郑清之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个人遭遇和思想情感,同时也表现了南宋文人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时的坚定立场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