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孟童子中异科而还来访余于行都赐第辄赠以诗

标题包含
孟童子中异科而还来访余于行都赐第辄赠以诗
在昔昌黎公,序赠张童子。 独出超等夷,芳名驾青史。 君门蔼世勋,夐轶西平李。 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 天庭插犀角,星眸炯秋水。 诵书如焦琴,高下涵角祉。 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 老翁欲笞儿,眼看拾青紫。 一朝闻九关,赉予出周篚。 我朝晏与杨,炳炳贵名起。 愿子志远大,勤学踵前轨。 家尊我相知,作诗赠归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昔日昌黎韩愈,曾作《送张童子序》。 他卓然出群,英名载入史册。 李家世代功勋显赫,远胜西域的李愔。 国家昌盛之际,英雄豪杰辈出。 孩子英气勃发,犹如犀角刺破长空。 他们的双眼璀璨如星,诵读诗书时如同焦琴般悠扬。 听闻孩子们的诵读之声,令众人大开眼界。 如此才华横溢的孩子,岂能只是听筝笛之音? 老父期待孩子的成才,眼见他们将有所作为。 一朝闻名于朝堂,脱颖而出获重用。 我国的晏殊和杨亿,因才学出众而声名大噪。 希望你立志高远,勤奋学习以追上前贤。 你的家人与我相知相惜,特以此诗赠予你策马扬鞭。
去完善
释义
1. 孟童子:孟轲,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这里“孟童子”指代的是孟子。 2. 中异科: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即中举。 3. 昌黎公:韩愈,唐朝文学家,曾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被封为昌黎伯,世称昌黎公。 4. 序赠张童子:韩愈曾写过一篇名为《送孟东野序》的文章,称赞孟轲的才学。这里的“张童子”指的是孟轲。 5. 等夷:同等地位的人。 6. 芳名驾青史:指孟轲的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7. 君门蔼世勋:指皇室的门庭充满了世袭的功勋。 8. 夐轶西平李:指超越了西平郡的李氏家族。 9. 宗社方同休:指国家的兴盛。 10. 彪炳见孩稚:指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光明的未来。 11. 天庭插犀角:形容孩子额头宽阔,聪明伶俐。 12. 星眸炯秋水:形容孩子的眼睛明亮,有神采。 13. 诵书如焦琴:形容孩子读书时声音洪亮,节奏分明。 14. 高下涵角祉:指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和努力。 15. 朱门共骇听:指豪门世家都被孩子的才华所震惊。 16. 洗此筝笛耳:指孩子的才华使其他的音乐显得黯然失色。 17. 老翁欲笞儿:指长辈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18. 眼看拾青紫:指孩子即将取得功名。 19. 一朝闻九关:指孩子终于得到了朝廷的重视。 20. 赉予出周篚:指朝廷给予孩子的恩赐。 21. 我朝晏与杨:指宋朝的晏殊和杨亿,他们都是年少成名,学识渊博。 22. 愿子志远大,勤学踵前轨:希望孩子有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继承前人的事业。 23. 家尊我相知:指家长和我之间的友谊。 24. 作诗赠归骑:指我为你写诗,作为你回家的纪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写给孟童子的赠诗。诗人首先提到古代的张童子,以其优秀的表现载入史册。接着描绘了孟童子家族显赫的功绩和卓越的表现,以及其在孩童时期就展现出的才华。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孟童子的聪颖和学识渊博,用“诵书如焦琴,高下涵角祉”来形容他读书的专注和流畅。诗人还通过其他人的反应来展示孟童子与众不同的才华,用“洗此筝笛耳”来表达对他的赞誉。诗人也期许孟童子能像晏、杨那样取得高贵的地位,并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学习,继承前人的轨迹。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孟童子家长的友谊,并为他写诗赠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孟童子中异科而还来访余于行都赐第辄赠以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郑清之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50年左右。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北方的蒙古帝国逐渐南下,对南宋形成巨大的压力。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郑清之作为南宋的一位官员,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年轻人的期许。他希望年轻的孟童子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郑清之在诗中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尽管时代动荡,但他仍然珍惜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孟童子的热情招待和对他未来的祝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