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用韵

标题包含
再用韵
孔明本躬耕,樊迟请学稼。 力田乃有秋,暑雨敢咨夏。 圣贤每忧民,孔墨不遑暇。 因思比岁饥,可谓越俗乍。 岂惟农夫惊,亦使达官怕。 仓无矫制发,米涌在东价。 居然望丰年,譬彼求时夜。 画壤来福星,上熟压中下。 二麦賸割云,五菜纷绕舍。 苗根舒薤本,黍莟拆榴罅。 龙鳞原镂塍,燕尾水分汊。 毨兽将西成,秧马岂虚跨。 劭农收奇勋,省敛不更驾。 豫为鄞乡谋,复广它山坝。 功比昔贤倍,政随时雨化。 愿刻可斋诗,端与雅颂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孔明原本躬耕田野,樊迟请求学习农耕。努力耕种才能有好的收成,酷暑下雨也要向夏朝请教农业。圣贤之人总是关心百姓的生活,孔子和墨子都没有闲暇。因此想到今年的饥荒,可以说是超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农民会感到惊恐,也会让官员害怕。仓库没有足够的粮食发放,东边的米价却不断上涨。希望能迎来丰收年,就像在寻找时机一样。画中的土地带来了福星,上等丰收压过了中等和下等。两季麦子收割后,五样蔬菜围绕着房子生长。禾苗根部舒展如薤,黍子在花苞中绽放如同石榴开花。田野如同龙鳞般整齐,分水堤如同燕子的尾巴。丰收的动物即将出现,插秧的马匹可不是空话。努力农耕收获了惊人的成果,节省收敛不用再次出行。预先规划好农田建设,又增建了它山的水坝。功劳比起过去的贤者翻倍,政策随着天气变化而调整。希望将这些诗篇刻在可斋之中,这些诗句可以与《诗经》、《雅颂》相媲美。
去完善
释义
1. 孔明:即诸葛亮,蜀汉丞相,军事家、政治家。躬耕指从事农耕。 2. 樊迟:孔子的学生,请求学习农耕之事。 3. 力田:努力种田。有秋:指秋天丰收。 4. 暑雨:炎热多雨的天气。咨夏:向夏天咨询。 5. 圣贤:这里指孔子、墨子等古代思想家。 6. 孔墨:指孔子、墨子两位古代著名学者。不遑暇:意指忙得无法休息。 7. 越俗:指古越国地区的风俗习惯。越俗乍:此处表达荒年的状况。 8. 达官:指当权者、官员。 9. 仓无矫制发:意为粮食短缺的紧急情况下没有合适的储备发放。 10. 米涌在东价:米价高涨。 11. 望丰年:期待丰收之年。 12. 画壤:划分田地。福星:民间信仰中的吉祥之星。 13. 上熟压中下:指上等收成压过中等和下等收成。 14. 二麦:指大麦、小麦两种农作物。賸割:收割完毕。 15. 五菜:五种蔬菜。纷绕舍:环绕在房屋周围。 16. 苗根舒薤本:指禾苗根部疏松,薤菜生长旺盛。 17. 黍莟拆榴罅:指黍苗茁壮成长,石榴开花结实。 18. 龙鳞:形容田埂间的图案像龙鳞一样。 19. 燕尾:燕子的尾巴,形象地描绘出水流分叉的景象。 20. 毨兽:指梳理毛发的动物,如羊、猪等。西成:收获的季节。 21. 秧马:一种水田插秧工具。 22. 劭农:勉励农耕。 23. 省敛:节省收藏。 24. 豫为鄞乡谋:指预先考虑鄞乡的规划和发展。 25. 复广它山坝:扩大其他山区的水利工程。 26. 功比昔贤倍:指今天的成就超过古人。 27. 政随时雨化:政策顺应天时、地利而变化。 28. 可斋诗:此处的“可斋”指的是诗人张孝祥,这里作者希望自己的诗能和张孝祥的诗相提并论。 29. 端与雅颂亚:指其诗歌足以和《诗经·雅》、《诗经·颂》这些经典作品相比。
去完善
赏析
郑清之的这首《再用韵》表达了作者对农耕文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通过描绘农业生产的过程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表达出作者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全诗气势磅礴,内容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和文化修养。同时,也通过对农事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于农业丰收的热切期盼和对国家太平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用韵》是南宋诗人郑清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政权衰微,金国势力逐渐南下,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郑清之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充满曲折。他曾担任南宋朝廷的重要职务,但因政治斗争而多次遭到贬谪。他曾亲眼目睹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深感忧虑和痛心。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也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再用韵》这首诗中,郑清之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既反映了郑清之个人的悲剧命运,也折射出南宋晚期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