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治中雪诗五首 其二
儿嬉犯冻搦文貔,怒眦张唇状崛奇。
图得形模规妇笑,绝怜冷落赋翁诗。
幕谈多暇堪娱目,喜色排寒为上眉。
颇念袁安正高卧,柮柴煨芋了年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孩子们在寒冷的天气里玩耍逗趣,一个个生龙活虎,表情夸张又生动。他们就想做出一些滑稽的举动引得大人们开怀大笑,却又可怜自己这样无聊地逗乐。闲暇的时候,他们喜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寒风都无法吹散他们的喜悦。我想到那个叫袁安的人正在静静地睡着,享受着温暖的炉火和美味的芋头。
去完善
释义
1. "儿嬉犯冻":儿童玩耍时不怕寒冷。
2. "搦文貔":抚摸着文具。
3. "怒眦张唇":形容孩子愤怒的样子。
4. "图得形模":指想要获得好的形象。
5. "规妇笑":迎合妇女的欢心。
6. "赋翁诗":吟诵古人的诗篇。
7. "幕谈多暇":谈论很多悠闲的话题。
8. "喜色排寒":用喜悦的表情驱走寒冷。
9. "上眉":表示高兴的神情出现在眉宇之间。
10. "袁安正高卧":借用东汉名士袁安冬日闭门高卧的典故。
11. "榾柮柴":劈开的木头块,用作燃料。
12. "煨芋":烤芋头。
13. "了年时":度过了冬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天儿童嬉戏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儿童的滑稽动作和表情,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孩子们的快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孤独诗人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寒冷的冬日里,儿童们欢快地玩耍,享受着他们的童年时光,而诗人则在这份欢乐中找到了温暖,同时也想起了那位因寒冷而高卧的袁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林治中雪诗五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郑清之所作,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
在这一年里,郑清之任职福建泉州知州,远离朝廷,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倍感失落。他在冬天寒冷的季节中,目睹了白雪皑皑的景象,触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郑清之生活在南宋晚期,这是一个内外交困的时期。北方金国势力强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山河破碎,民生疾苦。然而,南宋文人士大夫崇尚文人墨客,诗歌成为他们表达情感、抒发忧国忧民之志的重要方式。因此,郑清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