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雅十章 其二
櫩蛛巧经网,林鸠拙营巢。
孰知拙反胜,网坏巢独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屋檐下蜘蛛精巧地织出了错综复杂的网,树林里的鸠鸟却笨拙地搭起了简陋的巢。谁知道这笨拙的鸠鸟反而战胜了聪明的蜘蛛,因为蜘蛛的网破了,而鸠鸟的巢依然坚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演雅:阐述诗歌的意义和目的。
2. 十章:这首诗共有十段,这是第二段。
3. 其二:表示这是系列的第二部分。
4. 张至龙:南宋诗人。
5. 檐蛛:屋檐下的蜘蛛。
6. 巧:擅长、技艺高超。
7. 经网:织网。
8. 林鸠:树林里的鸠鸟。
9. 拙:不擅长、技艺拙劣。
10. 营巢:筑巢。
11. 孰知:谁都知道。
12. 反胜:反而胜利、胜过。
13. 网坏:蜘蛛网破损。
14. 巢独牢:鸠鸟的巢独自稳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檐下的蜘蛛与树上的鸠鸟为喻,表达了“拙能胜巧”的哲理。诗人通过观察,发现蜘蛛虽然编织出了精巧的网,但往往容易破损;而笨拙的鸠鸟却能稳固地筑起自己的巢穴。这启示我们,有时候,看似拙劣的方法却能够取得更长久的效果。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发人深省的智慧,对于我们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演雅十章 其二》这首古诗是清代著名文人张至龙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末年,即公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危机、社会变革以及文化冲突等问题接踵而至。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张至龙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张至龙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任翰林院编修,但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后又因参与戊戌变法而被捕入狱。尽管如此,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信念。
在清朝末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民众疾苦、民族矛盾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传入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至龙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