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雨寄曾少卿

标题包含
喜雨寄曾少卿
畎亩欲龟坼,好雨忽滂沱。 豪民不蓄谷,一旱将如何。 早晚炊香秔,呼奴蒸瓠壶。 为我讴一曲,便是击壤歌。 皆由使君恩,盛德致时和。 岂有六七月,溪流扬素波。 尔民亦何知,饱食输王租。 诵我喜雨诗,百世永不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如同龟裂般干渴,幸而有及时的好雨滋润。富裕的人家也不储存谷物,遇到旱灾又该如何?在家随时都能煮出喷香的米饭,再让下人蒸一壶葫芦瓜汤。请您唱上一曲,这便是那古代的击壤歌。都是因为有您的恩赐,您的美德带来了和谐的季节。那六月的流水也不会扬起白色的浪花。百姓们对世事并不了解,只是饱腹并交纳税粮。让我们一同歌颂这喜悦的雨,它将被千古传颂。
去完善
释义
1. 畎亩:田地,农田。 2. 龟坼:土地干裂如龟背的纹路。 3. 豪民:富豪或贵族人家。 4. 香秔:籼稻,一种水稻品种。 5. 瓠壶:植物名,葫芦科,别名南瓜、番瓜等。 6. 讴:唱歌,歌颂。 7. 击壤歌:古诗歌名,此处指赞美太平盛世的歌谣。 8. 使君: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9. 时和:风和日丽,气候适宜。 10. 六七月:指雨季。 11. 素波:清澈的水流。 12. 尔民:你们这些百姓。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首联描述田野龟裂的干旱景象,以及突然降临的滂沱大雨,暗示诗人对降雨的热切期待。颔联描绘富人不存粮的现象,表现出农民在旱灾面前的困境。颈联想象雨后农民煮饭、酿酒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尾联写作者希望农民唱出喜悦的心情,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使君恩德的赞美。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乡土气息,反映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人道主义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雨寄曾少卿》是南宋诗人姜特立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245年前后,正值南宋末年。在这段时间里,作者姜特立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原本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甚至被任命为皇帝的侍讲。然而好景不长,姜特立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被贬为庶民。在回乡的这段时间里,姜特立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愈发深切。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多事之秋。蒙古帝国崛起于北方,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姜特立通过对雨的赞美,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忧虑。他在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了希望这场春雨能够滋润大地,带给人们生机和希望的心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