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卢可庵天边风露楼
龙泉三尺倚天横,浊世滔滔我独清。
一柱高台仙掌起,愿推一滴活苍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剑卧龙泉,倚天长剑犹如不测之风云;浑浊的世界里,我依然坚持自己的清白。孤独的站在高台上,如同仙人用手指支撑着天,希望我能用这点力量拯救众生。
去完善
释义
1. 龙泉:古代宝剑名。这里代指武器或才能。
2. 三尺:剑的长度,象征武器或权力。
3. 倚天横:依靠天边,形容壮志凌云的豪情。
4. 浊世:混乱的时代。
5. 我独清:只有我是清醒的,表示自己的高尚情操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6. 一柱高台仙掌起:比喻自己的理想和高尚品质犹如天边的神仙楼阁。
7. 愿推一滴活苍生: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救助百姓,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卢可庵天边风露楼》,作者为南宋诗人方逢辰。诗中表达了作者寄寓在龙泉宝剑和天边风露楼中的孤高清雅之志。“龙泉三尺倚天横”暗喻卢可庵的才能和抱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朋友的期许;而“浊世滔滔我独清”则展示了作者的坚韧品格和对世俗的不屑。同时,通过“一柱高台仙掌起,愿推一滴活苍生”表达出作者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强烈愿望。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卢可庵天边风露楼》是南宋诗人方逢辰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此时正值南宋晚期,宋蒙战争正酣,国家形势十分危急。
方逢辰(1226-1298),字君锡,号松楸,浙江龙泉人,南宋官员、文学家。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曾任国子监祭酒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被罢官。此后,他一直关注国家时事,致力于文学创作。在南宋晚期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方逢辰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方逢辰通过对卢可庵的“天边风露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国家的深切怀念。诗中提到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意味着战火中的家园虽然遭受重创,但依旧顽强地焕发生机。而“雁声催客程”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战乱时期漂泊流离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题卢可庵天边风露楼》是在南宋晚期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通过描述卢可庵的天边风露楼以及相关的景物、意象,来传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