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虚心怀月明,劲节挺玉立。 岂是外春风,春风无处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内心谦逊,如明月般明亮;气节坚定,如竹子般挺拔。 并非外在的温暖,温暖无法触及这里。
去完善
释义
1. 虚心怀月明:指竹子虽然内心空洞,却能容纳明月,体现出竹子的虚心品质。 2. 劲节挺玉立:形容竹子的枝干挺拔,气质高洁。 3. 外春风:是指竹子自身的顽强生命力和抵抗外部环境的能力。 4. 无处入:这里指竹子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清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竹》诗,以翠竹为载体,表达了作者黄大受的傲骨精神与高尚品格。首句“虚心怀月明”,展示了竹子宽广的胸怀和高洁的品质,强调其虚心向明的特点;接着“劲节挺玉立”描述了竹子那挺拔而坚强的姿态,表达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岂是外春风,春风无处入”则反映出竹子身处逆境而不易其志的品质,以及竹子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整首诗借物抒怀,通过赞美竹子的品质来寓托作者的人格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大受所作,创作于公元1189年左右。 黄大受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学者,这使得黄大受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一生并未如他所愿地走上仕途,而是在家乡度过了平淡的一生。这使他更加关注自然景物,特别是竹子,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 在宋代,竹子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家具制作以及绘画材料等,人们对于竹子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其物质属性,而将其视为一种具有精神象征的意象。苏东坡曾赞颂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了他对竹子的热爱。黄大受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坚韧品质和清高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