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张直讲

标题包含
挽张直讲
早岁英声已绝尘,暮年高节更殊伦。 绛帷久擅诗书乐,朱邸频酾酒醴醇。 不许功名书竹帛,祇将文行照簪绅。 乡邻若欲存遗范,祭社端宜配古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之望(1090年-1170年),字瞻叔,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北宋名臣王珪的后裔。 王之望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文学、史学见长。宋徽宗宣和年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早年才华卓越,早已超越尘世,晚年志节高尚,更显非凡品质。 长时间在绛色帷幕下主持诗文活动,音乐声中谈笑风生,豪门里多次举杯,品尝美酒佳肴。 不图功名于史书,只把文章和德行照亮士人的人生道路。 乡里邻里如要传承这些典范,应当将它们贯穿于古今祭祀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早岁英声已绝尘:早岁,早年;英声,英名,声誉;绝尘,指超过世俗,形容极高。这句诗是说,张直讲年轻时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声誉。 暮年高节更殊伦:暮年,晚年;高节,高尚的品格;殊伦,不同于寻常,这里指与众不同的品质。这句诗是说,张直讲在晚年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与常人不同。 绛帷久擅诗书乐:绛帷,红色的帷幕,比喻教师教书的地方;久擅,长期擅长;诗书乐,指诗歌、书法和音乐等艺术。这句诗是说,张直讲长期擅长教授诗歌、书法和音乐等艺术。 朱邸频酾酒醴醇:朱邸,指富贵人家;频酾,频繁地斟酒;酒醴醇,指美酒。这句诗是说,张直讲经常与富贵人家一起饮酒作乐。 不许功名书竹帛:不许,不允许;功名,指功业和名声;书竹帛,指记录在史册上。这句诗是说,张直讲并不追求功业和名声,不希望自己的事迹被记录在史册上。 祇将文行照簪绅:祇,仅仅;文行,指文学和品行;簪绅,指官员。这句诗是说,张直讲只以自己的文学和品行影响官员。 乡邻若欲存遗范:乡邻,乡亲邻居;若欲,如果想要;存,保存;遗范,指前辈留下的风范。这句诗是说,乡亲们如果想保留张直讲的风范。 祭社端宜配古今:祭社,祭祀土地神;端宜,应该;配古今,指与古人和今人相匹配。这句诗是说,在祭祀土地神时,张直讲的风范应该与古人和今人相匹配。
去完善
赏析
王之望的《挽张直讲》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诗作,通过对故人张直讲一生的赞美和追忆,表达出对其高尚品质和卓越成就的由衷敬仰。这首诗首联描述了张直讲早年声誉显赫,晚年品德高尚的非凡人生;颔联则表现了他身为学者诗人及与权贵的交往;颈联表达了张直讲淡泊名利,注重品行修养的人生态度;而尾联则寄希望于乡邻能够继承其遗风,祭祀时与他一起流传千古。全诗用词精炼,韵律流畅,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张直讲》是南宋诗人王之望在公元1178年所作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是作者为了缅怀他的恩师张直讲而创作的。 王之望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热爱文学。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学术的进步和弘扬民族文化。然而,他的仕宦生涯并不顺利,多次遭受贬谪。在他创作这首挽歌的时候,他已经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权臣而被罢官。在这段时期,他的心情十分低落,对人生感到迷茫。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注重士人的品行和文化修养。教育在当时被认为是培养人才、提高国家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直讲作为一位深受学子敬仰的学者,他的离世无疑是对国家和文化的重大损失。 因此,王之望在创作《挽张直讲》时,既表达了对恩师离去的哀痛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知识分子品质追求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