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山
岁旱须神物,皆疑石有名。
卧龙今不起,长负泽边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卧龙山: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因山形蜿蜒如龙而得名。
2. 岁旱:指连年干旱的灾害。
3. 神物:这里指能带来降雨的神龙。
4. 石有名:指卧龙山中的卧龙石,相传为龙化石,具有灵性,能带来雨水。
5. 今不起:现在还不能起来活动,指卧龙石未能发挥降福作用。
6. 长负:长期辜负,辜负了……的期望。
7. 泽边情:水边居民期待卧龙石的灵性能够带来雨水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卧龙山》这首诗,以“卧龙”为核心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干旱时节祈求神龙降雨的期盼和失望。诗人在开篇就指出,久旱之时人们需要借助神奇的力量来求雨,都怀疑山间的卧龙石具有灵性。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中传达出深深的遗憾:卧龙如今不再出现,它辜负了泽畔百姓的期待和情感。通过这一描述,诗人传达了人们在干旱时的无助和对神力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卧龙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文人墨客崇尚山水田园诗,追求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境界。诗人杨蟠在宋朝年间生活,他以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而闻名。这首《卧龙山》正是他在游历山水过程中创作的典型作品。
在创作这首诗时,杨蟠正身处宋朝这一历史阶段,国家政权相对稳定,百姓生活日趋繁荣。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科举考试的激烈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杨蟠选择寄情于山水,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在这段时间里,杨蟠历经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官场,却因性格孤傲、不善交际而受到排挤,最后被贬至地方任职。然而,这段人生经历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信念。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他写下了大量赞美自然风光的诗篇,如《卧龙山》等,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