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标题包含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青琐昼无尘,碧梧阴似水。高张朱弦琴,静举白玉指。 洞箫又奏繁,寒磬一声起。鹤警风露中,泉飞雪云里。 泠泠分雅郑,析析谐宫征。座客无俗心,巢禽亦倾耳。 卫国知有人,齐竽偶相齿。有时趋绛纱,尽日随朱履。 那令杂繁手,出假求焦尾。几载遗正音,今朝自君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阳光普照的青琐门内,白昼间并无尘埃;翠绿的梧桐树投射下一片清凉的阴影,如同水波般流淌。教室的角落里,悠扬的朱弦琴声高高飘荡,学生们静静地举起了白玉般的手指。 悠悠的洞箫之声再次奏起,悦耳而繁复,寒冷的磬钟响起,回声缥缈。在这风声鹤唳之中,如同泉水从雪白的云端飞泻而下,泠泠作响,展现出优雅与和谐。 在这静寂之中,宛如郑卫之音,各种声音交互穿插;它们清晰地诠释着五音十二律的美妙韵律。作为座上客的我们心无杂念,连栖息于树上的鸟儿也都驻足倾听。我们守望着这个国度,知道那些能人志士、贤达俊才正在为国之繁荣奋发努力。 有时候我们会在红纱绛帐之间游说,整日相随的则是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人们。但我们会尽量避开繁杂的手腕和把戏,回归到那种出自内心的纯净的音乐艺术。也许过去的岁月里,这种纯正的音乐已经遗失了正音,但我们相信,从今天开始,这一切将会重新开启。
去完善
释义
1. 青琐:古代皇宫门窗上的装饰,借指皇宫。 2. 碧梧:绿色的梧桐树。 3. 高张:指把弦绷得紧。 4. 朱弦:红色的弦线。 5. 静举:安静地举起。 6. 白玉指:形容弹琴的指法优雅。 7. 洞箫:一种管乐器。 8. 繁:嘈杂。 9. 寒磬:寒冷的磬声。磬是古代的打击乐器。 10. 鹤警:鹤叫声。 11. 风露:风和露水。 12. 泉飞雪云里:形容泉水在冰雪覆盖的山间流淌。 13.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 14. 雅郑:高雅与低俗的音乐。这里指音乐的高低之分。 15. 析析:形容声音清晰。 16. 宫征:指五音中的宫音和征音。 17. 座客:在座的客人。 18. 巢禽:指鸟在巢穴里。 19. 无俗心:没有世俗的心。 20. 倾耳:侧耳倾听。 21. 卫国:指保卫国家的人。 22. 齐竽:比喻才能平凡的人。 23. 偶相齿:偶然成为同类。 24. 趋绛纱:指接近朝廷做官。 25. 尽日:整天。 26. 随朱履:指跟随达官贵人。 27. 杂繁手:指技艺繁杂的人。 28. 出假:借用别人的东西。 29. 焦尾:古琴名,相传由东汉蔡邕用烧焦的桐木制成。 30. 正音:纯正的音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音乐、赞美音乐的诗歌。在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描绘“青琐昼无尘,碧梧阴似水”的清幽环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适合抚琴聆听的环境。紧接着,诗人描述了“高张朱弦琴,静举白玉指”的画面,形象地展示了演奏者的技艺和专注的神情。同时,诗中的“洞箫又奏繁,寒磬一声起”,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此外,诗人还通过比喻和拟人等手法,表达了音乐的高雅与动听,如“鹤警风露中,泉飞雪云里”。同时,他还通过“泠泠分雅郑,析析谐宫征”传达出音乐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和谐之美。结尾处,诗人表达了知音难觅之感,以“卫国知有人,齐竽偶相齿”传达出对音乐人才的高度赞誉。而最后两句“那令杂繁手,出假求焦尾”则暗示了音乐的真谛在于心灵的感受而非外在的形式,这也是诗人对于音乐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是唐朝诗人窦庠的作品,创作于公元857年前后。这是中国唐代晚期的一段时期,此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在这段时间里担任了留府守的职务,工作繁忙而责任重大。这种生活让他既感受到了宫廷礼仪的庄严,也体验到了社会民众的艰辛。这使得他对人生、世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与此同时,唐朝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音乐艺术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推崇。以皇甫曙为代表的侍御们,以其高超的琴艺为人们所喜爱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对于推动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窦庠有感于人生的起起伏伏以及时代的繁荣,创作了这首诗歌。通过对皇甫曙侍御琴艺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唐朝晚期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